此時,趙栓住正帶著一群小男孩又開始在不遠處的一塊沙土地挖洞。不多時,迎來了孩子們歡呼聲,看來有所收穫。
周圍的大人們也紛紛看過來,眼中有著一絲羨慕,甚至有幾個成人也學著孩子們,開始在周圍尋找著食物的痕跡。
孩子們抓到了一窩田鼠,兩大五小,大的不過小孩拳頭一般,小的只有也就核桃般大小,看上去肉呼呼的。
這些田鼠被他們用來交給村長,換取四個黑麵餅子,大家平均分了餅子,歡歡喜喜的吃著,這一天的食物算是有了著落。又給家裡省下不少糧食。
此時,趙菲雨手中捧著一碗稀的,混著野菜的黃黑色的稀粥,這粥稀的都可以照出人影來,就這樣,這碗裡的也是這家人裡最能拿的出手得了。
趙菲雨家人口簡單,父親趙長生,一個三十多歲的男子,讀過書,中過童生。
後來便屢試不中,家中幾乎傾家蕩產。結果,還未等到來年的院試,等到的卻是旱災和戰亂。
童生不能免除兵役,為了避免被徵兵,趙家村全村決定逃荒到東邊的安平王所在的封地,安平王是老皇帝的小舅舅,是一個大度的閒散王爺。
趙長生的童生身份異常尷尬,有讀書人的身份,卻無法享受一切優待。
若繼續讀書,家裡又供不起,若放棄,又覺得可惜,真正是“棄之可惜,食之無味。”
這時的秀才並不好考,錄取率非常低,大約只有不到10%的比例。
這個比率比現在考研的錄取率低多了,所以古代的秀才雖然在科舉制度中屬於墊底的存在,但是起碼也相當於現在的大學生了。
因為古代讀書人本就不多,一個鄉鎮如果能出一個秀才,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所以說,考秀才真不是像小說裡那樣的容易的。
趙長生寒窗苦讀幾十載,空有一腔熱血卻也報國無門。
現在,這個七尺漢子,早已沒有當初的傲骨,他的脊背早已被生活的現實,深深壓迫的彎曲下去。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