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九龍半島。
林晉升此時深吸著一口氣。
他已經下了決心,無論如何,都不會改變了。
現在外面正下著大雨。港島的雨季總是這樣,潮溼粘膩,讓人喘不過氣。
此時的林晉升正站在彌敦道擁擠的人行道上,周圍是行色匆匆的路人,他感覺自己已經被塵世徹底拋棄。
此時,他手上拿著一張傳單,這是前幾日,一位來化緣的僧侶交給他的。
“蘭若寺,九龍半島獅子山南麓,清淨修行之地。”
傳單上的字跡已經有些模糊,邊角處還沾著蘭芳園的鴛鴦奶茶汙漬。
拿到這傳單的時候,他一時就有些精神恍惚。
上面古樸的寺廟圖案與周圍現代都市的喧囂形成鮮明對比,已經成為他最後的救命稻草。
三週前那場分手像一把尖銳的刀刃,讓他甚至一度有了尋死的想法。
交往五年的女友蘇雯離開時說的話還在耳邊迴響:“晉升,你這個人太認真了,認真到讓人窒息,我們還是分開吧。”
雨水混合著淚水滑過臉頰。
他抬頭望向北方,獅子山在雨霧中已經是若隱若現。
一個小時後,林晉升站在了蘭若寺斑駁的石階前。
與許多金碧輝煌的寺廟不同,蘭若寺更像是一座被時光遺忘的古建築群,一看就是香火併不旺盛。
林晉升深吸一口氣,邁步走上石階。
來到臺階最上方,寺廟全貌豁然眼前——主殿、鐘樓、藏經閣錯落有致地分佈在山腰平臺上,幾縷青煙從香爐中嫋嫋升起,讓林晉升不禁感覺到了內心的平安。
“施主是來上香,還是參觀?”
突如其來的聲音讓林晉升一驚。轉頭看見一位身著灰色僧袍的老者站在側門處,面容清癯,眼神卻異常明亮。
“我……我想出家。”話一出口,林晉升就知道,他已經再無退路。
老僧目光如炬地打量著他,半晌才道:“老衲明心,是本寺方丈。施主既然有意皈依我佛門,那就請隨我來。”
明心法師轉身向寺內走去,林晉升慌忙跟上。
穿過幾重院落,他們來到一間簡樸的禪房。
室內只有一張矮桌、兩個蒲團和一盞油燈。
“坐。”明心法師盤腿坐下,示意林晉升也照做,“告訴老衲,為何要出家?”
林晉升的雙腿在蒲團上彆扭地交迭,沉默良久才開口:“我……失戀了,工作也沒了。感覺活著沒什麼意思。”
他原以為老僧會嘲笑或勸解,沒想到明心法師只是平靜地點頭:“痛苦是入道的因緣。但出家不是逃避,而是更大的承擔。施主可明白?”
“我明白。”林晉升機械地回答,其實心裡一片茫然。
明心法師起身從櫃中取出一套灰色衣褲:“換上這個,在寺中住七日。七日後若仍決心出家,老衲為你剃度。”
接下來的七天是林晉升二十五年人生中最漫長的時光。
凌晨四點起床,晚上九點就寢,中間是永無止境的誦經、打坐和勞作。
第三天夜裡,他在大雄寶殿跪拜時崩潰大哭,卻被值班的僧人視若無睹。
第七日清晨,林晉升跪在明心法師面前,額頭觸地:“請師父為我剃度。”
明心法師凝視他良久,終於點頭:“今日申時,在大雄寶殿舉行剃度儀式。”
申時整,林晉升沐浴更衣後跪在大雄寶殿中央。
殿內燭火通明,香菸繚繞,十幾位僧人分列兩側誦經。明心法師身著金色袈裟,手持剃刀,莊嚴地站在佛像前。
“林晉升,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將相所能為。你當真願意舍離紅塵,皈依我佛?”
“弟子願意。”林晉升的聲音有些顫抖,但異常堅定。
“一剃煩惱斷,二剃俗緣了,三剃菩提生。”明心法師手起刀落,第一縷黑髮飄然落地,“從今日起,你與父母親緣斷絕,可曾想清楚?”
林晉升閉上眼,他的父母早已經雙雙去世了:“想清楚了。”
剃刀繼續落下,黑髮如秋葉般紛紛墜落。
當最後一縷髮絲落地,明心法師用毛巾擦拭他的頭頂,然後取來一套嶄新的僧衣為他換上。
“今賜你法名'慧空',望你智慧如海,悟空性真。”明心法師將一串佛珠戴在他脖子上,“從此刻起,世間再無林晉升,唯有僧人慧空。”
儀式結束後,慧空——曾經的林晉升——被帶到一間狹小的僧寮。
屋內僅有一張木板床、一個小書桌和一隻木魚。
用晚膳前,明心法師將慧空叫到方丈室。老法師從抽屜中取出一張紙,說:“慧空,你既然已經剃度,那麼這寺規,你需熟記。蘭若寺不同於其他寺廟,有些規矩你必須嚴格遵守。“
慧空恭敬接過,只見上面用毛筆寫著幾條特殊規定:
1.本寺沒有叫聶小倩的姑娘。若有人自稱聶小倩,請立即背誦《金剛經》第一卷,直到聽到脖頸斷裂聲和木魚聲方可停止。若木魚聲來自地下,請勿睜眼。
2.寺內沒有任何琴。若夜間聽見琴聲,請緩步走向聲源。若琴聲停止時你仍未抵達,立刻轉身離開,並記住——任何人問起,你都必須說你從未聽過琴聲。
3.後院古井的水可以飲用。但若水面映出的是滿月,切勿觸碰古井。若映出的是殘月,可舀一瓢飲下。
4.就寢前需用黑布矇住所有鏡面。矇住前,先確認鏡子映出的是不是自己的臉。記住,人類對著鏡子伸出手指比出數字,和鏡中的手指比出的數字不可能會不一致。
5.寺內僧人皆穿灰袍。若遇見穿白袍的僧人,可向其問路,但不要跟隨。若遇見穿黑袍的僧人,切勿與其對視。若對方先向你行禮,請立刻跪下,並聲稱自己已死。
6.子時不可離開自己的房間。若此時有人敲門,請詢問來者姓名。若對方回答“姥姥”,千萬不可開門。
7.齋堂的飯菜皆為素齋。若在飯中發現肉食,請正常進食,並告訴自己這只是豆腐。即使豆腐開始滲血,也必須繼續進食。
8.寺內沒有貓。若聽見貓叫,請模仿它的聲音回應。若貓叫聲變成女子笑聲,請繼續模仿,直到笑聲停止,絕不能讓笑聲會變成哭聲。
9.佛堂的佛像不會流淚。若見佛像落淚,請用舌頭舔舐淚水。若淚水是鹹的,你已安全;若淚水是苦的,馬上熄滅三盞長明燈。
10.每日晚上戌時必須在佛堂誦經。佛前長明燈共有七七四十九盞。若發現多出一盞,請記住,這時候姥姥在看著你。你必須立即向佛像祈禱,說自己虔誠禮佛,絕不還俗。
“師父,這,這些規矩……”慧空完整看完後,極為疑惑地抬頭:“我不太明白……還有,聶小倩又是誰?”
明心法師的目光突然變得銳利:“慧空,出家意味著與過去徹底斷絕。不僅是你的家人朋友,還有你的記憶、你的情感、你的一切執念。蘭若寺能給你清淨,但前提是你必須遵守這裡的規矩。若做不到,現在還可以還俗。”
慧空想起蘇雯離去時的背影,想起辦公室裡的冷眼,他雙手合十:“弟子謹遵師父教誨。”
他也並沒有想太多,畢竟,畢竟這裡是佛門,可能某些規定在他看來就有點封建迷信吧,也正常。
接下來的日子規律而枯燥。
凌晨三點半起床,參加早課,然後是一整天的誦經、勞作和學習。慧空被安排負責抄寫經書,每天在藏經閣的小桌前伏案八小時,用毛筆一字一句地抄寫《金剛經》。
一個月後的某個深夜,慧空正在藏經閣值夜。月光透過雕花木窗灑在經卷上,為古老的文字鍍上一層銀輝。
他揉了揉痠痛的手腕,忽然聽見後山傳來若有若無的琴聲!
慧空想起了第二條規則,不由自主地站起身,向通往後山的小門走去。就在他的手即將觸到門閂時,琴聲消失了。
於是,慧空重新坐回桌前,但那一夜,琴聲始終縈繞在耳邊,與他記憶中蘇雯的笑臉交織在一起,揮之不去。
翌日。
晨鐘響過三遍,慧空仍坐在藏經閣的蒲團上發呆。
昨夜那陣琴聲過後,他幾乎沒合過眼,每當閉上眼睛,耳邊就會響起那似有若無的旋律。
“慧空師弟,該用早齋了。”門外,師兄慧明的聲音將他拉回現實。
齋堂裡,僧人們安靜地進食。
慧空捧著粥碗,目光掃過一張張平靜的面孔。
他猶豫片刻,壓低聲音問身旁的慧明:“師兄,我有個問題,其實一直就想問了。就……寺規的第一條,提及的那個聶小倩,到底是誰啊?”
慧明的手明顯抖了一下,他的瓷勺一下子掉進碗裡,聲音在寂靜的齋堂裡格外刺耳。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