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乃是同時鼓盪自身浩然氣與精神意志,內外虛實相合,從而在武者本人身周小範圍內,阻隔其他人攻擊,同時平息鎮壓雙方乃至多方殺意,從而達到名副其實的仁心仁念,止戈為武。
因此這門絕學修習的基礎不止要求兩枚“仁”之玉璧,同時也需要義、智、信三相。
說白了,從精神層面影響對方壓制殺意、戰意的情況下,作為勸架的也要在戰局中有自保能力。
但作為武者,而非浩然氣外放可以化虛為實的武魁,雖然鼓盪自身浩然氣在身體周圍形成氣場,終究相對虛幻,壓制對手精神更是難上加難,故而根據學宮過往經驗,止戈為武之法更多用來壓制修為層次本就低於施展者的對手。
當然,如此武學自有適用的場合,並且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同時壓制多人。
徐永生專心修行此法,亦是磨礪自身精神意念的收放。
入讀學宮正院後得到的其他幾門儒家絕學,徐永生當前雖然無法修習,但也都大致翻過,瞭解情況。
儒家武學相較於武夫絕學招式,正面作戰能力上確實有少許遜色,低境界期間各種武學便已經體現這一點。
武夫絕學的功效大都比較直觀,絕大多數都是明確用以搏殺的招式技法。
即便少數用作輔助的各種功效,也大多作用於看得見摸得著的血肉之軀。
儒家這邊,觀火瞳不提,省身訣、正心訣都是輔助效果,後者更是隻作用於精神層面。
九品期間僅得執中掌、志正刀可以正面作戰。
如今到了八品境界,止戈為武並非正面攻堅用處,正心訣的進階武學正氣歌同樣還是作用於精神層面。
只不過相較於僅能用於自身的正心訣,需要兩方“信”之印章打底的正氣歌,可以主動淨化身周小範圍內其他人遭受負面影響的精神意念,但同樣也是用於消除、抵擋無形虛幻針對神魂的攻擊,沒有物理層面的功效。
同馬揚、常傑、韓振、歐陽樹等人來往,徐永生亦聽說過,武夫在八品境界時,有專門的弓矢絕學,不只是入鷹眸那般提升眼力,而是本身包含更多精妙技法的箭術。
而儒家武者在八品境界是沒這方面絕學的。
專門的儒家射術絕學,據說要七品境界至少有三塊“智”之龜甲打底才行。
確實要感謝那神秘冊子翻不開的第二頁啊……文武雙全的徐永生由衷感嘆。
當前他手頭沒有跟儒家絕學止戈為武配套的武夫絕學,但徐永生也不著急,先修行止戈為武。
倒是在三月初二晚上,虛幻諦聽再次遠遊,給徐永生新帶回一門絕學。
結果他看過後,少有地哭笑不得:
武夫輕身功法《雲雀縱》,修習要求意氣槍一杆,煞氣刀一把,精氣甲一件。
剛好對應儒家絕學麟趾步的一枚“仁”之玉璧,一把“義”之古劍,一組“禮”之編鐘。
恰恰是徐永生留待將來七品後預計修行的武學,但不適用於現在。
“誰叫我眼下是個無禮之徒呢?”徐永生莞爾,一時間簡直想要笑撫諦聽的狗頭。
笑過之後,他並不糾結,直接安睡休息。
明日三月初三上巳節,還需外出春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