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聖先師他太穩重了

第81章 77格物典儀,武道七品(第七更)

浩然文華氣流轉下,徐永生全身劇震,而他體內原先各有兩層的三才閣,這時再次齊齊拔高!

眉心天閣、胸口人閣和腰椎地閣,這一刻全部從兩層變作三層。

和先前入九品、八品時兩次經驗一樣,徐永生此刻能感覺到自身神智、感官、力量、速度、敏捷、耐力、韌性、活力等等諸般要素都有所增長。

武道儒家七品,成了。

徐永生此刻內視己身,可見自己眉心天閣,當前三層,第一層和第二層內各有一塊“智”之龜甲,而第三層中空蕩蕩。

胸口人閣,第一層內一把“義”之古劍,第二層內則是一方“信”之印章,新生的第三層同樣空置。

而腰椎處地閣中,第一層、第二層各有一枚“仁”之玉璧,第三層空置。

自身接下來的修行,便是繼續溫養儒家五常,分別充盈修持新生的第三層三才閣。

徐永生跟隨林成煊出了懸掛眾多格致印的廳房,然後去見學宮司業羅毅。

“幾個月以來,難得好訊息啊!”羅毅笑嘆。

徐永生行禮:“多有賴學宮各位師長教導。”

羅毅看看一旁林成煊,再看看徐永生,略微沉吟了片刻後方才說道:

“原先還考慮,入學一年內便突破八品,今年的年考之後,你直接升到太學就讀。

不曾想你進步速度如此之快,這一年時間尚未到,你都已經七品了。

這樣的天賦和進步,論理說升入國子學都說得通,但此前沒有四門學跳過太學直升國子學的先例……”

距離千秋節大亂四個多月了,新的太學博士已經到任。

確實不是曹靜那樣的河洛名門出身了。

新任太學博士名叫燕德,乃是與韓氏並稱的天下名門,放在整個大乾皇朝來看,比起因為女帝坤朝反覆而起伏的河洛名門,怕還要更強些。

尤其燕氏之前才出過柄國多年的老丞相,現在雖然退休了,並不影響燕氏一族。

徐永生對此倒不介意,他同新到任的燕博士打交道比較少,瞭解有限,不會立即下結論,可以後續再觀察看看。

只是此前同林成煊相處很好,所以徐永生這時看向一旁林成煊。

不過林成煊始終沉默不語。

真按照學宮規矩,徐永生從四門學升太學才合規,林成煊顯然無心打破相關規定。

於是徐永生開口:“學生並無標新立異之心,只是不忍蹉跎時光,升不升學,如何升學,皆由列位師長定奪。”

“不管升不升學,肯定都不影響你接下來的修行。”羅毅微笑說道:“習武中有礙難處,不僅可以尋七學博士,也可以來尋我。”

徐永生答道:“是,司業。”

“關於七品境界,你自己有什麼想法?”羅毅這時接著問道:“先前應該跟你講過,先後順序不論,但武者到了七品境界,三才閣有三層九閣,儒家五常需要至少各一閣。”

不遵守行不行?

也行。

代價是無法晉升六品武魁。

當然,另一個大前提是同一層三才閣所選儒家五常必須各不相同。

“王助教先前已告誡過學生相關道理。”徐永生言道:“學生始終牢記在心。”

他對自己七品期間三才閣的修煉,早有腹稿:

第三枚“仁”之玉璧。

第一組“禮”之編鐘。

以及第二把“義”之古劍。

關於最後一樣,徐永生還曾經考慮過另一個選擇,即第三塊“智”之龜甲。

早先定下主仁輔智的大方針,便是最優先五常之仁,然後五常之智,再接下來才是其他。

所以智在義先,第二塊“仁”之玉璧後便是第二塊“智”之龜甲。

不過少數時候也可以根據具體時局微調,整體不違背大方針即可。

當前徐永生有意第二把“義”之古劍,並非為了滿足相應條件的儒家武學浩然刀,而是為了他在典籍廳書閣裡新發現的一門武夫絕學。

其名為《破陣刀》。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門長兵器陌刀法。

雖然徐永生當前還沒有搞到趁手兵器,但不妨礙這門武學符合他的審美,也利於有朝一日他戴上玄黑方相面具後出手,與本人日常練武有更大的差異。

何況有句老話說得好,一些人,戴上面具才露出真面目……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