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考籃,簡單打掃一番後,便開始靜靜等待考官放題。
大周的春闈共計三場三天。
第一場考經義,第二場考詩賦,第三場考策論。
直到破曉時分,貢院大門緩緩關上。
伴隨著一道鑼鼓聲,考官終於開始放題,而考生需要在日落前完成答題並且交卷。
開啟考卷,一道經義題引入眼簾:《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解。
這短短十三字,揭露了治國理政的根本大道。
歷史長河中,凡盛世皆以民生為重,文景之治輕徭薄賦,貞觀之治以銅為鏡,洪武之治嚴治吏治,康乾盛世滋生人丁。
而那些視民如草芥的王朝,終在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規律中傾覆。
趙晗深吸一口氣,打好腹稿後,執起湖筆,手腕輕懸,筆走龍蛇間,一手精妙的館閣體如行雲流水般傾瀉於紙之上。
《尚書》雲: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
《左傳》曰:國將興,聽於民;將亡,聽於神。
……
洋洋灑灑寫了許久,已然臨近午時。
趙晗擱下筆,揉了揉酸脹的手腕,開啟考籃,取出一個被厚棉布仔細包裹起來的食盒。
食盒分為三層,第一層是鬆軟的蒸餅,這會兒還微微冒著熱氣。
第二層是幾片泛著瑩潤光澤的火腿,旁邊配著幾樣爽口的小菜。
最底層是江米粥,有暖胃、健脾之功效。
吃飽喝足稍作休息後,他低頭看了一眼腰間繫著的竹青色的香囊,繼續奮筆疾書。
《孟子》曰:得乎丘民而為天子。
……
《易》曰:天地交,泰。
結尾處,他不忘拍了拍當今官家的馬屁,寫到:今聖官家勵精圖治,以民為本,正與古聖王之心同符而合節也!
酉正時分,暮鼓聲自貢院外隱隱傳來。
考官准時收卷,有抓耳撓腮尚未答完者,也有胸有成竹,正氣定神閒整理筆硯者。
入夜,清冷的夜風穿過號舍的縫隙撲面而來,趙晗鋪好木板床後,不忘將衛小娘贈的護膝穿上。
第二日破曉時分,一道鑼鼓聲後,考官再次放題。
這場考詩賦,題材比較廣泛,對趙晗來說難度並不算高,且各花入各眼,並不能體現出真才實學。
題目為:以竹為題,賦詩一首。
斟酌片刻後,他坦然提筆寫到:《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第三場的策論才是重中之重,能否榜上有名,十之八九倚仗於此。
題為,問:當今西北二邊,契丹、西夏交侵,朝廷歲賜金帛,而邊患未息。欲固疆圉、紓國用,當以何策為先?
看到題目時,趙晗眼前一亮,只覺得出題者實在是精妙。
這分明是在逼著考生在戰和守之間權衡,既能考校學識,又可選拔真才。
求月票,求追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