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39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皇帝如此隆重的接一尊大鼎入宮,這個訊息不出意外的,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討論。

這鼎到底是什麼東西,成為了大家最關心的話題。

最關注的無疑是達官顯貴,紛紛行動起來打聽訊息。

朱元璋壓根就沒隱瞞,很快他們就從運輸大鼎計程車兵那裡,得到了確切訊息。

徐大將軍打敗元軍,意外從地下挖出來的。

得知鼎的來歷,李善長和宋濂二人馬上就猜到了真相。

這大機率是殷商禮器。

尤其是李善長,得知船靠岸后皇帝第一時間就召見了馬鈺,更加確定了自己的猜測。

同時他心中也非常的憤怒。

以前遇到類似的事情,皇帝肯定會第一時間找他過去商議。

這次,從頭到尾都沒有告訴他。

到現在他這個丞相還被矇在鼓裡。

寧願相信一個來歷不明的乞丐,也不願意相信我是嗎?

好好好,朱元璋你不要後悔。

內心發了一番狠之後,李善長終於還是冷靜下來,開始認真思考這件事情。

皇帝大機率要用這座鼎做文章,而且他也大致能猜到一些。

一起打拼那麼多年,他們相互之間都很瞭解。

現在的朱元璋,迫切的想要證明大明是天下正統。

在這種情況下,他會拿殷商禮器做什麼,就不難猜了。

只是,就算這鼎是商王祭天的禮器又能如何?

現在又有多少人肯認這個東西?

朱元璋和馬皇后的才智,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

可他們還是這麼做了。

是糊塗了,還是另有打算?

這讓他很疑惑,也是最讓他生氣的地方。

他感覺自己正在失去對一切的把控。

而且這一切,都是那個小乞丐帶來的。

不行,必須要採取行動了,不可坐以待斃。

只是,到底要如何做呢。

對別人他有很多辦法,最直接的就是派人將其暗殺了。

這是對付敵人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

可馬鈺是馬皇后認定的從侄,他是絕不願意輕易得罪馬皇后的。

這也就意味著,很多過激的手段不能用。

一時間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就在李善長糾結的時候,外界關於大鼎的傳聞越來越多。

大多數人都不瞭解內情,即便知道了大鼎是在安陽挖出來的,依然一腦門的漿糊。

不就是挖坑的時候挖出來一尊大鼎嗎?值得皇帝如此重視?

不可能,這鼎肯定有秘密。

可到底是什麼秘密呢?

這次任憑他們再怎麼打聽,都無法獲得進一步的訊息了。

畢竟,運送大鼎的人也同樣不知道內情。

倒是有人將鼎的樣式,規格之類的給透露了出來。

盤龍紋、饕餮紋、重達千斤,除此之外再無別的線索。

不過這三個線索也已經足夠讓人浮想聯翩了。

這種紋飾,這種規格,十有八九是王鼎。

只是到底是哪個王的王鼎呢?

世界上並不缺聰明人,很快就有人查到,那裡很可能是殷商故都所在。

也就是說,這鼎可能和殷商王室有關。

然後爭議就來了。

有人認為,如果這真的是殷商王室祭天的大鼎,那皇帝如此重視是理所應當的。

而且這大鼎早不出晚不出,偏偏在大明建立的第一年出。

這代表啥?

代表大明天命所歸。

但也有人不以為然,且不說這鼎到底是不是殷商王室所有,就算是的又能代表啥?

商王朝都哪輩子的事情了?

再說他們的天命早就轉移給周王朝了,而且我們現在推行的也是周禮。

殷商禮器能代表什麼?

經常在網上吃瓜的朋友都知道,一件事情如果一面倒的認同,或者是一面倒的反對,話題性大多都無法持久。

只有那種對立特別嚴重的話題,才容易破圈,且經久不衰。

目前的情況就是如此。

贊成的和不贊成的,開始了互相爭辯。

一方說,華夏那麼多朝代,祭天的禮器數不勝數。

按照你們的邏輯,那是不是隨便挖出一個朝代祭天的鼎,都能代表天命啊?

這麼一算,天命也太不值錢了。

另一方就說,儒家歷來崇尚三代聖王之治,殷商亦為三代之一。

你們否認殷商天命,就是背棄儒家思想,就是數典忘祖。

原本只是單純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慢慢的就開始上情緒了。

必須得證明我是對的他是錯的。

於是雙方開始旁徵博引、論經據點,自己說不過就開始拉親友入場。

參與的人數也越來越多,並且開始從官僚、讀書人中間,向著百姓群體傳播。

眾所周知,高人在民間,腦洞最大的也是廣大百姓。

畢竟吹牛皮又不犯法。

這事兒傳著傳著就變樣了。

只聽一人說,這尊大鼎出世時光芒萬丈,紫雲千里。

又聽那人說,大將軍徐達攻打彰德府,發現安陽城北紅霞四射映紅了半邊天。

就篤定此地有寶,連忙派人去挖。

因此才得到了這尊大鼎。

還有人說,是陛下夜裡夢到有寶物自天而降落入殷商舊都,所以才派了徐大將軍親自攻打彰德府。

果然就挖到了這尊大鼎。

總之,各種各樣離奇的傳聞越來越多,鼎的來歷也越傳越玄乎。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這鼎肯定不凡。

隨著時間流逝,大明得寶鼎的訊息也傳遍了四面八方。

而且越傳,玄奇色彩就越重,漸漸的已經沒人在意真相了。

大家更願意相信,大明是得了寶鼎的。

各割據勢力聽到傳聞,一邊下令禁止傳播,一邊派人去打探具體情況。

然而他們不封鎖訊息還好,這麼一搞,大家反而更加願意相信傳言是真的了。

畢竟,如果是假的,上面為啥這麼緊張?

至此事情已經失去了控制。

然後不出意外的,民間加工出來的傳聞,開始影響到讀書人。

再透過讀書人,去影響到官僚階層。

而受到影響的官僚階層,都迫切的希望搞清楚,這鼎到底是怎麼回事兒。

然而朱元璋卻表現的很矜持,不論誰問,都說傳聞是假的。

這就是從殷商故都挖出來的一尊普通銅鼎罷了。

啥?你問這鼎的具體來歷?

咱正找人研究著呢,等出結果了再告訴大家。

然後他還嚴厲斥責了那些臣子:“民之所欲,天必從之。”

“就算有天命,那也是順應萬民之意。”

“天下苦戰亂久矣,萬民之所盼不過是天下一統,不使骨肉離散。”

“諸卿應當體察民情,齊心協力早日掃平不臣,還天下太平。”

“而不是將希望寄託於一尊來歷不明的大鼎之上。”

此舉自然得到了群臣的讚頌,陛下聖明,愛民如子,天命所歸。

好聽話不要錢似地往外蹦。

然後……謠言傳得更厲害了。

有人說,陛下請了很多人研究,至今沒有查清楚鼎的來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