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車貨物,其中四車裝的是書籍,其餘車輛裝的各種生活用品。
剛才給他換衣服的四個宮女,也全部指派過來照顧他的飲食起居。
馬鈺不禁又看了一眼,全部都是十五六歲,至於模樣只能說還不錯,算不上美女。
馬皇后說這些都是她收養的孤女:“你可不能欺凌她們。”
馬鈺連道不敢。
除此之外,還給府上配了一個管家,兩個賬房先生,雜役四個。
這四名雜役全都是軍中傷殘的老兵,家人要麼失散無法聯絡,要麼全家就剩他一個。
總之一句話,都是無家可歸之人。
馬皇后此舉,也算是給他們安排了個著落,以後生活有了依靠。
這麼一大家子自然得有營生,馬皇后給了他一座位於大功坊鬧市的商鋪,還有一個五百畝的莊園。
“莊園你不用管,有現成的佃戶耕種。”
“那邊種的是棉花,可以直接賣給朝廷,到時候你等著收錢便好。”
這一點馬鈺倒是不奇怪,朱元璋是低層出身,比之前所有的統治者都明白棉花的重要性。
一直在致力於棉花推廣。
可以說,原本世界棉花能那麼快就在全國普及開,皆賴其推廣之功。
“至於鋪子,現在還空著呢。”
“你有空去看看,想自己經營點什麼也好,租給別人也可。”
除了感謝,馬鈺實在不知道該說啥了。
將這些事情都處理好,大家來到院內大棗樹下歇息,馬皇后屏退左右只留下常妃。
“皇上準備建大本堂,以供標兒讀書之用,並從勳貴家中遴選優秀子弟陪讀。”
“我準備讓你一併去學習,不知你有何想法?”
馬鈺思索了一下,婉拒道:“姑姑知我有家族傳承在,雖然族人不在了。”
“但之前長輩已經將如何學習,學哪些東西告知與我。”
“我想,獨立學習更加適合我。”
他很清楚,大本堂的負責人肯定是宋濂,其他老師也基本都是儒生。
倒也不是不能跟著這些人學習,能成大儒都是有真本事的。
他拒絕的真正原因,是不想和這些人扯上師生關係。
就古代這綱理倫常,一旦確立師生關係,對他以後要做的事情會很麻煩。
人家一句欺師滅祖,就能將你頂的啞口無言。
馬皇后似乎早有預料,並沒有驚訝,而是順著他的話說道:
“哦,不知是否方便說與我聽聽呢?”
馬鈺笑道:“沒什麼不方便的,其實說穿了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一旁的常妃耳朵豎起,她可是沒少聽朱標誇馬鈺有才,馬娘娘也是讚不絕口。
這還不算,她很清楚自家弟弟常茂是什麼德行,除了個別人誰都不放在眼裡。
從牢裡出來後,每每提起馬鈺,卻一副心有餘悸的樣子。
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那張嘴太可怕了,以後不要和他有任何接觸’。
一開始她還以為咋了,還是朱標告訴她緣由,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
對於馬鈺那是非常的好奇。
難免也就多留意了一下關於他的情況,知道了他的具體才能。
在敬佩的同時,也很好奇他到底是怎麼學到這些本領的。
此時聽他們談起,自然要好好聽了。
馬鈺並沒有直接回答,而是思索了一會兒,才說道:
“我的啟蒙課程有四門,一為識文斷字,二為算學,三為讀史,四為自然之理。”
前三個都好理解,但第四個從來都沒聽過。
馬皇后追問道:“自然之理?”
馬鈺解釋道:“就是研究一些自然發生的現象,瞭解其原理。”
“為何會有日夜交替,四季輪轉。”
“為何火藥會爆炸。”
“油鍋撈錢的原理。”
“僧道騙人用的捉鬼殺鬼原理等等。”
“只要是存在的東西,都可以去琢磨研究。”
馬皇后驚訝的道:“這些東西你都要學?”
常妃也同樣很驚訝,她還是第一次聽說有人研究這個,可這些東西要如何去研究?
馬鈺頷首道:“是的,都要學,只不過也都是泛泛瞭解,沒有深究其理。”
馬皇后依然感覺不可思議,道:“之前你說,你家中長輩先教你廣博。”
“當時我以為,是讓你博覽群書,現在才知道原來是這等意思。”
馬鈺說道:“博覽群書也是有的,只要條件允許,每天都會抽出兩三刻鐘通讀群書。”
“但不限於經書,各種雜書包括詩詞歌賦、農書、小說、傳奇故事等等都可以。”
“有時候還會帶我深入社會各個群體,觀察體驗他們的生活。”
馬皇后也忍不住驚歎,考慮的實在太全面了。
但她也有疑惑:“他們就不怕你分心嗎?”
馬鈺搖頭說道:“怎麼會分心呢,長輩向來認為,教育孩子最忌諱強行灌輸,要主意尺度。”
“只要尺度不出問題,剩下的好說了。”
馬皇后眼睛一亮,終於要觸及核心了嗎,連忙問道:
“尺度?此意何解?”
馬鈺說道:“在恰當的階段,教他學習符合年齡階段的東西,是為教育尺度。”
“如果尺度出現問題,很容易就會把人的思想給教歪了。”
馬皇后眉頭緊皺,意思她懂了,但具體的尺度要如何把握?
常妃就更別提了,她更是一腦門漿糊。
馬鈺自顧自的說道:“事實上,教育尺度這個理念,也不是我家長輩所創。”
“有史料記載,最早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是西漢賈誼。”
“賈誼?”馬皇后的表情又不一樣了。
古人習慣性薄今厚古,今人弄出來的東西哪怕再好,也會有一定的懷疑。
可如果這個東西是古人提出來的,那就不一樣了。
現在就是如此,不論馬鈺原來家族的教育理念多優秀,馬皇后他們也會帶著分辨之心去看待。
可當馬鈺說,這種理論來自西漢的先賢,那她的重視程度立即就拉高了一大截。
啥,你說賈誼憑啥被稱為先賢?
他還真是。
很多人對賈誼的瞭解,也就是課本上的過秦論,然後就是‘非著名詩人’李商隱的那兩句詩。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賈誼和屈原並列,成了鬱郁不得志的代表。
然而,兩者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賈誼其實深受漢文帝重視,只不過當時的勳貴集團太強,為了保護他,漢文帝不得不將他外放。
關鍵是,雖然活著的時候,他的思想未能得到採納,卻在他死後被使用。
漢朝後來的許多國策,其實都是在沿用他的思想。
所以有人稱呼他為,大漢的總設計師。
馬皇后自然瞭解這些,所以當馬鈺說‘教育尺度’來源於賈誼,她又如何會不重視呢。
“賈誼何時說過這樣的話?我怎麼沒有聽說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