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天子和皇帝共同成為君主的稱號。”
“此後他又在張蒼的建議下,採納了五德始終說,天命觀念重新被提起。”
朱樉質疑道:“不是說漢承秦制嗎?”
馬鈺笑道:“還有百代皆行秦政法呢,這裡說的是秦的政治制度。”
“也就是郡縣制,人口管理制度、稅法制度、土地制度等等。”
“周禮是禮法,確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的制度。”
朱樉點點頭,說道:“原來如此,治國真複雜。”
朱元璋卻心中一動,道:“這些你都懂?”
馬鈺微微點頭道:“略懂,略懂。”
朱元璋看到他嘚瑟的樣子就氣不打一處來,請教的話怎麼都說不出口。
只是拉著臉冷哼一聲,就不再言語。
馬鈺也懶得理他在想什麼,繼續說道:
“漢高祖是個很有趣的人。”
“換成一般人,肯定不會真的去相信什麼天命的。”
“把周禮拿過來,天命觀扔一邊去就可以了。”
“但他不一樣,在接受了周禮之後,他真的開始相信天命了。”
“討伐九江王英布的時候,他中箭受傷。”
“當時御醫都說了能治好,他把御醫趕走,說我的生死是天命。”
“現在是老天爺想讓我死,治什麼治。”
“這種在生死麵前的豁達,堪稱歷代君主裡的獨一份了。”
“當然了,他之所以尋死,和盧綰也有關係。”
倆人同年同月同日生,是發小同窗,關係最好的鐵哥們。
可惜就是這樣一個人,在別人的蠱惑下對劉邦產生了懷疑之心。
這對劉邦的打擊實在太大了。
但盧綰並沒有真的背叛,他得知劉邦尋死,就前往長安想要解釋清楚。
只是走到半路就接到了劉邦駕崩的訊息。
他很清楚,事情到了這一步已經沒有辦法再解釋了。
於是逃往匈奴,最終死在那裡。
可以說,這就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
朱元璋嘴唇動了動,劉邦和盧綰讓他想起了自己和湯和,如果湯和背叛了自己……
此刻,他無比的理解了劉邦。
朱樉卻有不同意見:“我覺得漢高祖有點蠢了,如果他好好治傷多活幾年,不就沒有後面的呂后亂政了嗎。”
朱元璋不禁點頭,是這個道理。
雖然他共情劉邦,但並不代表就接受他的做法。
你面對生死坦然歸坦然,可你死前得把該辦的事情辦好啊。
把滿是荊棘的權柄交給子孫,那不是為難他們嗎。
馬鈺搖搖頭,說道:“呂后亂政這事兒沒有那麼簡單,而且負面影響也沒有你想的那麼大。”
“這事兒一時半會兒說不清楚,以後再和你說吧。”
說到這裡,他看了朱元璋一眼,又補充了一句道:
“如果還有以後的話。”
朱元璋臉一黑,要不是答應過妹子,咱真恨不得一巴掌拍死你。
東拉西扯了一會兒,馬鈺繼續說迴天命:
“雖然漢高祖重拾天命觀,但當時的主流依然是事功思想。”
“所以才有了他駕崩後,群臣以功最高,給他上尊號的事情。”
“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了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不喜歡黃老之學,想要轉軌變無為為有為,就必須要宣揚天命觀。”
朱樉不解的道:“為什麼?”
馬鈺說道:“在當時的人看來,劉家得天下和天命沒有什麼關係,是因為漢高祖功最高才被大家推舉為皇帝。”
“漢高祖的功勞最高,可他的子孫沒什麼功勞。”
“想繼承他的皇位,那就得繼承他的德行和制度。”
朱樉似乎想到了什麼,說道:“這就和周武王扶靈伐商一個道理,是吧?”
馬鈺讚許的道:“對,道理是一樣的。”
“黃老思想是漢高祖定下的,漢武帝想改,在別人看來就是他拋棄了高祖的理想。”
“那大家憑什麼還要尊他為皇帝?”
“所以漢武帝必須重申天命思想,他劉家能得天下,是因為有天命。”
“為此他採納董仲舒的建議,修改了五德始終說,將漢初確立的水德改為土德。”
“還大肆宣揚董仲舒提出的天人感應思想,最終完成了天命的重塑。”
“從此之後,天命觀深入人心,歷朝歷代皆宣稱自己得天命而有天下。”
朱樉恍然大悟,正想說長見識了。
哪知馬鈺忽然又說道:“但大明建立,天命觀再起波瀾。”
朱樉下意識的問道:“怎麼了?”
等說完他才反應過來,好嗎,話題又回到了最初,自家親爹不信天命。
果然,馬鈺接著他的話說道:“你爹不信天命,也不知道什麼是天命。”
出奇的是,聽到這話朱元璋竟然沒有和最初那般生氣,反而問道:
“你說了這麼多,依然沒有解釋,為何孟子的話就是正確的。”
馬鈺笑著搖搖頭,道:“沒有解釋嗎?那我問你。”
“為什麼當時所有人都認為文王有天命?”
“難道是因為蒼天託夢給大家,告訴大家的嗎?”
“不,是因為大家認可了文王之德,願意相信他有天命。”
“什麼叫天命?天下人認可的才叫天命。”
“如果天下人都不認可也能稱為天命,那誰都能關起門認為自己有天命了。”
“正如那洛邑,不是因為它有德,大家才認可它。”
“而是因為大家認可它,它才能成為有德的象徵。”
“孟子的思想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總結前人留下的經驗形成的。”
“他對天命,對家國君主百姓的解釋,是天下人都認可的。”
“而且,你以為孟子的學問是給普通百姓看的嗎?”
“不,是給君主看的。”
“他在告訴君主,什麼才是真正的人性。”
“你討厭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
“可別人打你一巴掌,你能不感到屈辱,不生氣嗎?”
“你喜歡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捫心自問,你能做到別人打你左臉,你不但不生氣還把右臉伸過去嗎?”
朱元璋臉色鐵青,卻無法反駁。
如果他能做到,就不會有現在的大明朝,也不會有洪武皇帝了。
馬鈺也是越說越痛快:“你都做不到,憑什麼認為別人能做到?”
“人的本性也不會因為你的喜好而改變。”
“你可以扭曲一人之心,難道還能扭曲天下千萬人之心嗎?”
“你喜不喜歡不重要,承不承認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這就是現實。”
“你可以利用你的權力,將這些話從《孟子》中刪除。”
“可你想過沒有,如果你的子孫真的認為,他至高無上可以為所欲為,會是什麼後果?”
說到這裡,馬鈺就忍不住來氣。
都不用看後世了,就看看朱元璋的那些兒子就知道了。
他的兒子成材率很高,但出活畜生的機率也高的離譜。
有這樣的爹教,走歪了不奇怪,不走歪那才不正常。
朱元璋被說的臉上掛不住,勃然大怒,站起身一腳將地上的矮桌踢翻:
“豈有此理,你目無尊長,無君無父……你……哼……”
說完轉身就往牢房外面走。
朱樉一看,也顧不上害怕,連忙問道:
“爹,你別走啊,我怎麼辦?”
走出老遠,朱元璋才回了一句:
“咱沒有你這樣不孝的兒子,繼續在牢裡蹲著吧。”
說完就走過拐角消失不見。
留下一臉懵逼的朱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