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123章 什麼叫高情商(後仰)

“塢堡不只是可以用來抵禦蠻夷,也同樣可以用來對抗朝廷。”

“塢堡多是以血緣抱團建立而成,不要以為有血緣關係,大家就相親相愛。”

“他們內部有著森嚴的等級,族長、族老都是人上人,最底層的百姓過的牛馬都不如。”

“而且是生生世世被奴役,沒有任何翻身的可能。”

“除此之外,他們還會經常劫掠其他地方的人,關在塢堡裡當奴隸。”

“可以這麼說,每一座塢堡底下,都埋著數不盡的屍骨。”

“亂世的時候,塢堡確實有積極意義,但太平時節它就是藏汙納垢之地。”

“現在大明一統天下,要重新建立禮法制度,連宗族勢力都要打擊,更遑論是塢堡了。”

“所以你不用有任何心理負擔,以雷霆手段將其摧毀,就是對萬民最大的幫助。”

朱樉頷首道:“你這麼說我就放心了。”

之後他就將毛驤等人找來,如此這般的安排了一番。

最後他又‘不經意’的道:“錦衣衛即將擴充一個衛所的規模,到時候大家就不用這麼累了。”

不出意料,聽到這話毛驤等人眼睛都快冒出光來了。

都不是傻子,自然知道擴編之後會多出很多坑。

他們這些老人,是最有機會競爭的,自己未嘗不能混個千戶噹噹。

想升官發財,那自然是看功績。

不行,必須要將這個活兒乾的漂漂亮亮的。

當即,他們就行動起來,去調查名單上人家的詳細情況。

另一邊,馬鈺也是長嘆一聲。

南方宗族勢力強大是有歷史原因的,他們很多可以追溯到東晉時期。

在歷史上,確實一度扮演著重要角色。

南方能被開發,他們是有大功的。

但正如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一樣,歷史是在變化的,沒有什麼制度是一成不變的。

宗族勢力就是如此。

是時候讓他們消失了。

宗族勢力不消失,家庭模式就無法真正的建立,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無法發揮出來。

人權也就是一句空話。

既影響禮法制度的進步,也制約工業化發展。

這不是他胡謅,而是已經被歷史證實了。

前世明朝無聲無息瓦解了塢堡,但並沒有打擊宗族勢力,等到明朝中後期就徹底失控。

那些宗族士紳、豪強大戶,公開使用閹人當奴僕。

連皇權都不放在眼裡了,更別提其它的了。

所以,對於朱元璋搞擴大化,藉此機會剷除部分豪強大戶,他沒有任何意見。

現在流的血,都是為了讓更多底層百姓的日子,能過的稍好一點。

——

宮裡,朱元璋盯著手裡的記錄,心裡在默默的盤算著什麼。

過了很久,朱標終於忍不住問道:

“爹,您在想什麼?”

朱元璋指著那些海商的名字,說道:“方國珍說海商多和倭寇、張士誠餘孽有勾連。”

“咱在想,是不是可以利用一下。”

朱標略微一想就明白了,道:“您是想引蛇出洞?藉此打擊倭寇和張士誠餘孽?”

朱元璋頷首道:“對,你以為如何?”

朱標思索片刻,才說道:“可以一試,靖海將軍吳楨在泉州練兵也有一年了,正好檢驗一下成果。”

朱元璋笑道:“不錯,與我所想一般,不過具體如何實施還有待商榷。”

“等老二那邊有進一步訊息傳來,再做決定吧。”

朱標也點點頭:“最好讓二弟試試看能不能收買幾個眼線,拿到更多的情報。”

朱元璋說道:“你給他傳個訊息吧,告訴他一定要小心,不能打草驚蛇。”

朱標應了一聲,表示明白。

接著朱元璋又說道:“不過不論我們做什麼,都是時候封賞功臣了。”

現在除了遼東、西域、川蜀、雲南,天下基本已經落入大明之手,功臣們都望眼欲穿等著封賞。

再拖下去,他們就該有意見了。

更何況,朝廷要大變革,依仗就是出身底層的軍功集團。

只有將他們徹底綁在皇家這條船上,他們才會和朝廷一起打擊地方豪強。

乃至支援朝廷打壓儒家。

而繫結軍功集團最好的辦法,無疑就是爵位。

朱標再次點頭,說道:“此時大封功臣,也能轉移大家的注意力,為接下來的行動打掩護。”

“可謂是一舉多得。”

封賞功臣之事,年初就開始籌備了。

只是大明得天下前後用了十餘年,這期間的軍功是很難計算的。

割據應天時期還好說,那會兒朱元璋已經有了爭天下的準備,軍功資料記錄比較齊全。

直接翻軍功薄就能確定的七七八八。

麻煩的是早期,那會兒大家就是為了活命,誰也沒想過爭天下什麼的。

所以也就沒有專門記錄過軍功,或者是記錄不全面。

本就不多的資料,又在幾次轉移的過程中丟失了一部分。

所以這部分軍功計算很困難,只能一個個去核對。

經過半年多的統計,也就在前幾天,才算是有了一個比較準確的結果。

就這,也不敢確保就沒有遺漏。

但也沒辦法,真有遺漏也只能等後面確定了再補上。

於是就在十月十五這天,朱元璋終於頒佈了冊封功臣的旨意。

朝廷還舉辦了隆重的冊封大典。

皇帝、皇后、太子,以及諸親王,全部參加。

受封功臣集體參拜了皇帝、皇后和太子。

然後禮部將製作好的冊封詔書、印信、服飾等,頒發給功臣。

又經過一系列的禮儀,慶典才算結束。

事實上,真正能來參加冊封典禮的功臣,連一半都不到。

大部分將領,都在外面執行任務。

比如徐達、常遇春、李文忠、吳楨等人,都只能遙領。

不過畢竟是大喜事,朱元璋還是派出了使節,去各軍宣佈封賞詔書。

這也是刺激軍心的一種手段。

正如他們所料,冊封功臣之事,瞬間就壓過了所有話題,成為當下最熱門的話題。

大街小巷,有關係沒關係的人,都在熱烈的討論此事。

不少人都生出了,參軍賺取軍功改變命運的想法。

馬八爺、阿魯溫兩人穿著粗布麻衣,和一群老頭討論著封賞的事情。

言語裡對受封功臣充滿了羨慕和嚮往。

嗯,他們兩個是假冒身份出來玩的,大家並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

只以為是住在城裡的普通人家。

阿魯溫一開始還有些放不開手腳,但慢慢也就習慣了,每日出門比馬八爺還積極。

酒也基本戒了,身體肉眼可見的變好。

這也讓王敏對馬鈺更加感激。

此時,兩個老頭和普通百姓一樣,言語裡滿是對功臣的羨慕。

表示有機會,一定要將孩子送到軍隊立功。

“咱們世代都是泥腿子,除了一條爛命什麼都沒有。”

“豁出去搏個封妻廕子,幾代人的富貴都不愁了。”

“危險?幹啥沒有危險,如果不危險能輪得到我們?”

“也就是亂世剛結束,再過個幾十年,怕是咱們老百姓連賣命的機會都沒有嘍。”

民間尚且如此,軍隊就更別提了。

得到封賞的個個都熱淚盈眶,朝著皇宮方向叩頭謝恩。

沒有得到封賞的,眼珠子都紅了。

恨不得馬上就出現一個強敵,大家殺過去搏一個軍功。

獲得封賞的人裡面,有兩個人表現比較特殊。

一個是劉伯溫,他是自家知自家事,對於最後能封侯確實非常意外。

要說不感動那是假的。

或許自己對皇帝真的有誤解?

不過不管怎麼說,自己先晉升丞相,後冊封侯爵,理應以死報國。

但內心裡也有些無奈,以後有些麻煩,是真的沒法躲了。

只希望皇帝不要沉迷權術,能堂堂正正治國。

另一個就是李善長,國公的爵位下來後,他心中最後一塊石頭也落地了。

雖然和皇帝有點誤會,但自己依然是大明開國第一功臣。

自己在皇帝心中的位置,是誰都取代不了的。

不過想起鳳陽皇城那邊的事情,他也是恨的牙癢癢。

本以為就是剋扣點錢糧,沒想到他們竟然揹著自己盜賣皇城材料。

如果不是老夫和皇帝感情深厚,這次真的要被你們這群蠢貨給連累了。

還想讓老夫救你們,我呸,老夫恨不得將你們碎屍萬段。

不過這事兒很敏感,皇帝已經非常生氣。

得把國子六學的事情弄好,緩和與皇帝的關係。

對於冊封,也有人不滿意。

那就是部分高門大戶出來的讀書人。

瞅瞅大明的勳貴都是些什麼人,一看一個泥腿子。

放在其他時候,這些人見了我們,都得跪著說話。

現在靠著軍功,竟然爬到了我們頭上。

哼,不過是沐猴而冠,等著看你們出醜。

等天下一統文進武退,這天下還是得靠我們來治理。

到時看你們還風光不風光。

就在世人的注意力被封賞吸引的時候,錦衣衛悄悄的對名單上的人完成了篩查。

拿到詳細的情報後,朱元璋終於給駐紮在南方各地的駐軍,下達了旨意。

同時也給各布政使傳了一道手諭,讓他們配合軍隊行動,同時想辦法安撫百姓。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