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忠時刻在關注著應昌方面的訊息,第一時間就得知了至正帝駕崩的情報。
他當機立斷,拋下輜重後勤,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奔襲應昌。
新皇即位必然會帶來朝局的混亂,哪怕元昭宗繼位前就深度介入朝堂,依然不能例外。
以至於直到李文忠的大軍來到應昌城下,元昭宗才知道明軍打過來了。
不過他比他爹至正帝有骨氣,並沒有棄城逃跑,而是聚攏全城兵力,準備給李文忠來一個大的。
他想的很美好,自己剛剛繼位人心不服。
只要能擋得住李文忠,自己的威望就將超過父親至正帝,成為大元新的皇帝。
不過他也沒有盲目,在堅守的同時,還派人去遼東等方向搬救兵。
到時候大軍合圍,李文忠就是插翅也難飛。
擊敗大明名將李文忠,想想都讓人激動啊。
大元只有在我的帶領下,才能力挽狂瀾,奪回失去的一切。
總之一句話,未來是美好的,只要堅守住就有希望。
李文忠也很配合他,大軍竟然四面合圍,沒有留一絲縫隙。
元昭宗大喜,自古攻城必圍三闕一,以防止守城方見無路可逃生出死志。
李文忠竟然四面合圍,犯下了兵家大忌,枉為名將。
這一次合該我功成名就。
然後他就知道了,什麼叫活學活用,也知道了李文為什麼是名將。
李文忠只用了一招佯攻,就讓應昌牢固的城防露出了破綻。
第一天先讓大軍進行城南,第二天上午依然攻城南。
元昭宗倒是很有定力,依然堅守原來的戰略毫不動搖。
第二天下午,明軍突然猛攻城北。
這次的進攻非常猛烈,幾次明軍都殺上了城頭。
不過很快就被元軍給驅趕了下去。
元昭宗大喜,我就知道李文忠要搞聲東擊西的把戲,這下黔驢技窮了吧。
李文忠似乎有些惱羞成怒,下令大軍猛攻城北。
一時間元軍防守壓力倍增,元昭宗就將主力調到了城北防守。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主力剛調走不久,明軍再次猛攻城南。
元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被明軍一股氣登上了城頭。
人心本就不安的元軍,軍心徹底丟失,開始成批的逃跑。
還在做美夢的元昭宗大驚,倉皇之下根本就來不及做任何準備,在親衛的拼死保護下殺出了重圍。
等確定安全之後清點人數,發現只剩下一百餘騎。
滿朝文武只有五六個陪他一起逃了出來,其餘全部留在了城裡。
這一刻,元昭宗所有的雄心壯志,全部灰飛煙滅。
他終於理解了父親,為什麼一聽到明軍到來就提前逃跑。
原來真的打不過。
但元昭宗還面臨一個問題,接下來去哪。
想起王保保的信,他本來想去和林,卻被手下給勸阻了。
王保保心思不定,萬一他真的有反心呢?
而且你就帶著我們這幾個人過去,手裡無兵無權,小心他挾天子以令諸侯。
況且他手下只有六七萬人,大部分都是新兵,戰鬥力很差。
靠這點人是擋不住明軍的。
不如去捕魚兒海,那裡是直屬於汗帳一系的勢力範圍。
你去了之後,能快速的拉起一支新的隊伍。
手中有兵你才是蒙古大汗和大元皇帝啊。
而且捕魚兒海離遼東很近,遼東納哈出手裡有二十萬大軍,還有心向大元的高麗。
這一番說辭,成功的說動了元昭宗。
他當即就帶著殘兵去了捕魚兒海。
王保保直到二十餘天后才得知這個訊息,氣的差點昏厥過去。
他知道,這次大元真的完了。
本來他計劃的是,靠著自己手裡的力量,再加上元昭宗的名義,起碼可以拼湊出一支十幾二十萬的大軍。
而且和林在草原的中心地帶(外蒙古境內),大明想進攻這裡屬於勞師遠征。
光糧草補給就能將明軍拖垮。
到時候明朝真要是敢進攻和林,他依靠地利定然能給予迎頭痛擊。
然而現在一切計劃都破滅了。
靠他一個在草原毫無根基的軍閥,根本就號令不動任何人。
也很難從其他部落那裡,獲得太多的增援。
別說擴軍了,他手中的糧食,能不能養活現有的手下都是兩說。
至於帶兵去捕魚兒海和元昭宗匯合……
以前他或許還會有這樣的想法,但現在他不敢了。
元昭宗和朝中大臣明顯不信任他,要是帶兵過去,別人只會懷疑他想火併。
況且就這樣過去,無異於羊入虎口。
他雖然不想內鬥了,但也不想去送死。
回想造成這一切的根源,他心中充滿了無奈。
離間計,真的是屢試不爽啊。
他倒沒有怪明朝那邊陰險,大家針鋒相對,無所不用其極。
怪別人狡詐,只能說明自己無能。
唯一讓他難受的是妹妹的遭遇。
哥哥無能,沒辦法將你救出來,只希望那馬鈺能對你好一點。
——
再說李文忠這邊,雖然元昭宗逃走很讓他遺憾,但清點戰利品之後可謂是大喜。
元昭宗壓根就沒想過逃跑,所以事先沒有任何準備。
等明軍攻破應昌城,可以說將元朝的高層幾乎全部活捉。
包括元昭宗的太子、皇后、嬪妃,各王公大臣數不勝數。
還在寶庫裡找到了金、宋等朝的玉璽,以及其它珍寶無數。
可以說,蒙元數百年積累的珍寶,被大明一次性打包。
之後李文忠率軍凱旋,路上還順手攻下大興,活捉元朝國公江文清,俘虜元軍三萬七千餘人。
等他回到應天,朱元璋親自到碼頭迎接,足見有多興奮。
在慶功宴上,朱元璋當場宣佈冊封李文忠為曹國公,世襲罔替。
其餘諸將也各有封賞。
朱樉自然也來參加了慶功宴,比起其他人,他更關心另外一件事情。
瞅了個間隙,他問道:“表哥,可知元偽帝的行蹤?”
李文忠搖搖頭,說道:“我派人追蹤過他,只知他一路往東北而去。”
“具體去往哪裡,現在還不知道。”
“不過根據推測,十有八九是去了捕魚兒海。”
朱樉大喜,和林在西北方向,元昭宗一路往東北而去,可推測他沒有去和林。
別管他具體去了哪,只要沒有和王保保匯合就好。
“沒有去和林就好,我們的離間計成功了。”
李文忠自然也知道離間計的事情,於是笑道:
“元朝堪戰者唯有王保保一人,若讓他與元偽帝合兵一處,必為我大明心腹大患。”
“現在沒有了元偽帝的名義號令群雄,他就成了沒牙的老虎。”
“表弟此計,可當十萬大軍。”
朱樉也是非常高興,嘴上謙虛的道:
“表哥謬讚了,真正克敵制勝,還得依靠你們啊。”
朱元璋自然也很關心離間計之事,慶功宴結束後,君臣也談起了此事。
得知元昭宗沒有去和林,朱元璋大喜,立即調整了戰略。
“本來咱計劃明年讓天德去北平練兵,後年再攻打和林,與蒙元餘孽做最後的決戰。”
“現在看來計劃要略微調整一下了。”
於是他下令徐達、馮勝、傅友德諸將在山西練兵,又令李文忠去北平練兵。
同時命令兵部籌集軍需糧草。
“明年兵分三路,馮勝攻打河西走廊,徐達、傅友德率領主力攻和林,李文忠出居庸關牽制東北方向的敵軍。”
“務求畢其功於一役,將王保保徹底消滅。”
“沒了他,蒙元不過一群碌碌之輩,我大軍可從容平滅之。”
馬鈺得知此事之後,也非常的興奮。
不為別的,歷史真的改變了。
原本歷史上,至正帝死後,李文忠打下應昌。
元昭宗在最後時刻幡然醒悟,選擇了與王保保和解。
利用君主的名義,徵召了十幾萬大軍。
這才有了洪武五年,王保保的絕地反擊。
這一仗可以說,將明朝的統一步伐,拖後了至少十年。
現在,因為離間計的原因,元昭宗沒有去和林。
王保保一個漢化的蒙古人,號令不動任何人。
靠他手裡的那點力量,根本就抵擋不住徐達、傅友德統率的大軍。
歷史真的改變了。
至於朱元璋為何要提前一年發動北伐,這一點很好理解。
俗話說夜長夢多,一旦給王保保太多時間,說不定人家君臣就和解了。
就算不和解,以王保保的能力也完全可以兼併幾個部落,打下屬於自己的根基。
一旦他在草原紮根,大明再想消滅他就很難了。
正所謂宜將剩勇追窮寇,決不能給他這個機會。
朱元璋命令下達後,另一個人不願意了,那就是常遇春。
當天他就殺到乾清宮,將朱元璋給堵住:
“上位,咱們可是說好的,打草原得算我一個。”
朱元璋有些頭疼的道:“你的身體……”
常遇春使勁拍了拍胸脯:“我的手腳早就好了,這大半年每天都在訓練,比之前還要強壯。”
“您就放心吧。”
朱元璋無奈,只得讓他去了徐達那裡,並一再叮囑決不能大汗澆冷水之類的。
常遇春說道:“您放心,我還不想死呢,這次保證好好照顧自己。”
拿到任命書之後,常遇春就火急火燎的出發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