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83章 正式立旗

宋濂親自登門拜訪,馬鈺作為晚輩自然要到大門口迎接。

只不過宋濂也沒有擺長輩的架子,而是平等還禮。

等他們兩個見完禮,跟在後面的郗俊才、鄧博通二人,才上前見禮。

而且他們一來行的就是弟子禮。

這可把馬鈺給嚇了一跳,連忙大禮相還。

一旁的宋濂卻暗暗嘆息,之前的儒生太過分了。

當初儒生屢次攻擊算學,意圖將算學逐出國子監。

作為算學出身的官吏,自然是憤怒且惶恐。

後來在馬鈺的勸說下,朱元璋狠狠訓斥了儒生。

並且大本堂也開了算學課,才算是將這股風潮給壓了下去。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訊息靈通的人都知道是咋回事兒。

算學出身的人,對馬鈺自然是感恩戴德。

如果不是皇帝不允許,他們早就登門感謝了。

不過他們也並非什麼都沒做,《馬氏算學》這個名字,就是他們取的。

後來慢慢流傳開來。

此時郗俊才、鄧博通二人行大禮,不只是因為他們學了馬氏算學,還因為當初的勸諫之恩。

可以說,會有今日的局面,儒生是出了大力的。

不過比起責備他人,宋濂心裡自我檢討更多一些。

他也知道儒生攻擊算學的事情,並不認為是多大的問題,也就沒有在意。

如果當初他出言阻止,事情不會鬧到今天這個地步。

馬鈺雖然不知道宋濂在想什麼,但看到郗、鄧二人對自己的態度,心裡給儒生們點了一萬個贊。

這可是來自國子監算學科的認同啊。

要不是儒生幫忙,我得花多大的精力,才能獲得他們的認同。

他早就想和國子監算學科勾搭一下了,只是怕朱元璋太敏感,沒敢行動。

這會兒既然朱元璋鬆了口,那還猶豫什麼。

所以,他對兩人也非常親切,說話間大有一種‘我們算學’如何如何的架勢。

頓時就拉近了雙方的距離。

只有宋濂,總感覺自己是多餘的。

馬鈺自然不會冷落他,與郗俊才、鄧博通二人溝通了幾句後,就轉而和他聊了起來。

宋濂收拾情緒,代表官方表明了來意。

馬鈺早有準備,當即表示這是我的榮幸。

讓人將提前準備好的教材給拿了過來。

總共有兩本,一本的深度約等於小學水平,一本的深度約等於初一水平。

郗俊才、鄧博通兩人如獲至寶,捧著翻看起來。

小學教材他們只是翻了翻,主要是看初一那本,越看兩人就越是震驚。

原來還有這麼高深的計算方式。

有了這些方式,九章算術等古籍上的大部分題目,都將變的簡單易懂。

而且這本教材編寫的由淺入深步步遞進,不會讓人產生斷層感,學習起來也容易許多。

馬公子果然是算學高人啊,以後一定要多來拜訪。

馬鈺見兩人專注的樣子,也沒有打擾,而是和宋濂聊了起來。

宋濂再次為之前的失態道歉。

馬鈺嘴上客氣,心中卻暗暗搖頭,道不同不相與謀啊。

希望這輩子你能平穩落地吧。

宋濂並不知道他的想法,一直想再談一下儒家的情況。

但馬鈺根本就不接招,一直在把話題往算學教育上扯。

不過他也沒有亂說,而是真的在給宋濂分析算學的作用。

並且還藉著算學,給他講了古典官僚的職能,以及新形勢下官僚應該具備哪些能力。

“我們必須要承認,以前的官僚只需要安民收稅即可。”

“然而仔細想想,只做這兩點真的就夠了嗎?”

宋濂眉頭一挑道:“願聞其詳。”

馬鈺謙虛了一句,說道:“這裡就不得不提,做官的目的是什麼?”

“作為官僚,更準確的說,作為儒家出身的官僚。”

“要如何做,才能對得起身上這件衣服,對得起你學的學問?”

宋濂回道:“自然是上報天子,下安黎民。”

馬鈺反問道:“如何上報天子,如何下安黎民?”

“僅僅只是安民和稅收就足夠了嗎?”

宋濂面露疑惑,難道這還不夠嗎?

郗俊才、鄧博通二人也被他們的對話吸引,放下算學書,好奇的望了過來。

馬鈺說道:“修築道路讓百姓出行方便,是不是責任?”

“修築水利設施,幫助百姓增強抗旱能力,是不是責任?”

“鼓勵工匠製作更多的器具,方便百姓是不是責任?”

“規範商業環境,讓工匠的商品能順利售出。”

“讓百姓能更以更便宜的價格購買到需要的東西,改善自己的生活,是不是責任?”

宋濂眉頭緊皺,反駁道:“錢從何來?最終不還是要均攤到百姓身上,增加百姓的負擔?”

“商人重利輕義敗壞風氣腐壞人心,本就當予以限制,又怎可鼓勵?”

馬鈺沒有再解釋,而是說道:“所以這就是我與你們的本質區別。”

“你們認為一動不如一靜,只要保持不變,人心就會安穩,世道就會太平。”

“為了保持你們所謂的太平,你們寧願讓百姓過貧窮的苦日子。”

“我不一樣,我想讓百姓過富足的日子。”

“我會想盡一切辦法,增加百姓的財富。”

“這個過程自然會產生種種負面情況,但解決這些負面情況,也同樣是朝廷的職責。”

“而你們作為臣子,享受了國家給你們的權力,自然也要承擔起這個職責。”

“否則要你們這些官吏做什麼?”

宋濂想要反駁,但馬鈺不給他這個機會,接著說道:

“先賢是說過,商人重利輕義,財富會腐壞人心。”

“但先賢的本意是,要提防這些情況帶來的危害,而不是禁絕這些情況的出現。”

“你也不用反駁我,說財富會腐壞人心,也沒見誰把自家財富獻給朝廷的。”

“你們這些當了官的儒生,平日裡滿嘴仁義道德,但哪個家裡不是良田千頃,家財萬貫?”

“那些讀書人平日裡過著清貧的日子,一旦做了官,家裡迅速就會變得富有起來。”

“這些錢財是哪來的?光靠朝廷的俸祿可能嗎?”

“自己享受著財富帶來的好處,卻反對百姓獲得財富,這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說到這裡他看著宋濂,嘆道:“聖人之學不是這麼用的。”

宋濂的臉色一陣青一陣紅,這簡直就是在當面打他的臉。

他自然能反駁馬鈺的話,可他的操守卻不允許他這麼做。

因為他本身就是讀書做官的受益者。

他還沒有到昧良心的程度。

一旁的郗俊才、鄧博通兩人聽傻了眼,這馬公子嘴太毒了吧。

而且也太不尊敬長者了。

這可是宋濂。

不說江湖地位啥的,就人品來說也是虔誠君子,你這三言兩語就將他給打成小人行列了。

最主要的問題還是,馬鈺的話確實與主流的思想背道而馳。

兩人難免也會生出一種,離經叛道的感覺。

馬鈺雖然猜不到兩人在想什麼,但他並沒有忘記拉攏算學生。

所以在批判過當前的保守思想之後,他轉而說道:

“知道我為何要勸說陛下保護算學,甚至還要推廣算學嗎?”

“因為想達成我說的那些事情,就離不開算學。”

“你不能指望一群,連一加一等於二都不知道的人,去搞這些複雜的工程。”

“所以算學的地位必須要提上來。”

宋濂恍然大悟,原來他重視算學,是基於這個原因。

郗俊才、鄧博通就不一樣了,兩人互相看了一眼:

馬公子高見啊。

自己過著富足的日子,卻想讓百姓過苦日子,這就是現狀啊。

這說明啥?儒生都是說一套做一套的偽君子。

啥?你說我們算學出身的官吏,也獲得了利益?

可我們沒鼓吹窮民思想啊,我們是支援讓百姓過好日子的。

我們表裡如一好不好。

馬公子說的好啊。

當官還得看我們算學的,啥都能給你算的明明白白的。

看著兩人完全不一樣的表情,馬鈺心中也非常開心。

他當面和宋濂說這些話,自然不是想勸說宋濂。

他早就放棄這個幼稚的想法了。

之所以還說這個,一方面是稍稍透露出一些自己的政治主張。

畢竟要立旗肯定要表達政治主張,否則別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站隊。

另一方面就是說給郗俊才、鄧博通兩人聽的。

讓他們知道,只有跟隨自己,算學才能獲得重用。

兩人的表情變化,說明自己的話起到效果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