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母是馬皇后

第82章 雷厲風行

接下來幾天馬鈺哪裡都沒去,躲在家裡思索如何為大明設計一套制度。

之前最重要的事情,是立足,是獲得朱元璋的信任。

然後就是學習,畢竟不能光靠前世那點知識。

況且,想改變一個時代,就必須要了解它,才知道從哪裡入手,又要如何去改。

現在他成功獲得信任,被獲准可以直接參與政策制定。

自然也就開始著手進行這方面的工作了。

這一年多的時間,他將四書五經以及佛道法墨的部分典籍,通讀了一遍。

當然只是淺淺的通讀,並沒有深入去了解,即便如此收穫也是巨大的。

以前他只知道,古代華夏領先世界幾千年,也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但並不是很清楚為何會領先。

當然,他也知道是文化方面的優越造成的,可我們的文化具體哪裡優越?

說不上來。

讀了先賢著作才知道原因所在。

也正因為通讀了一遍先賢著作,再回想明清歷史。

他才更加明白,滿清對華夏文明的危害有多大。

明朝雖然朱元璋不懂治國,弄出了一堆抽象的玩意兒。

再加上儒家宗教化,也帶來了一系列的問題。

可華夏文明的長處就在於,它擁有無與倫比的包容性和自適應性。

明朝皇室和儒家雖然抽象,可他們至少不會扼殺新思想,最多就是不採納不理會。

所以明朝依然誕生了很多真正的大學問家。

他們基於現實情況,推演出了很多先進的學說。

尤其是到了明末時期,黃宗羲、顧炎武等人,更是提出了虛君思想。

可惜的是,這一切都被滿清給打斷了。

連清風不識字都無法容忍,更何況是思想上的進步。

通通剷除。

越是瞭解先賢思想,越是瞭解華夏文明優秀所在,馬鈺就越是有一種使命感。

當然,這只是他胡思亂想。

解決問題的辦法很多,分封只是其中一個選擇罷了。

還能有更多的解決辦法。

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提高生產力。

如果有生之年能開啟工業化,那就更好了。

不過這些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眼下最要緊的不是攀科技樹,而是將思想文化制度方面理順了。

這些才是一切的基礎。

基礎不打好,是沒辦法建立高樓大廈的。

前世有句話說得好,思想錯了,越努力越反動。

他不只是想讓華夏少走一些彎路,也想讓百姓的日子稍微好過一點。

這兩個目的必須同步進行才行。

如果弄到最後,百姓都成了流水線上的螺絲釘,那這一切還有什麼意義?

作為一個古典帝國,最核心的問題有兩個。

其一,土地人口制度。

其二,賦稅。

事實上,古代的地方衙門,也只有兩個任務。

其一,安民。

其二,收稅。

所以馬鈺也是從這兩點入手,來為大明設計國策的。

針對古代官僚的職能,他也進行了一些擴充套件。

不能再和之前那般只安民收稅,也要負責一些工商業、基建等方面的事情。

至少要對這兩方面有所瞭解,不能是那種啥都不懂的人。

這也是為以後啟用工商業做鋪墊。

否則事到臨頭才去培養人才,賦予官吏新職能,他們也勝任不了啊。

然後就是關於教育方面,馬鈺也有了一些想法。

必須要把教育權從儒家手裡奪回來,同時也要把算學納入到蒙學中去。

所有學生,都得學習算學。

將來的官吏,必須得懂算學。

否則就沒辦法將國家資料化,不能資料化,想搞工業化就得走彎路。

馬鈺在家裡忙活的時候,外面也沒消停。

朱元璋終於開始大刀闊斧的展開了變革。

首先是打著重訂曆法的幌子,讓劉伯溫去收集歷代氣候變化資訊。

對這個命令,群臣有些奇怪,正常來說這事兒應該讓欽天監來做啊。

欽天監的鄔秉讓可是天文星象方面的高手,讓劉伯溫負責算什麼事情?

朱元璋自然也知道這一點,更何況大明也確實需要重新制定屬於自己的歷法。

於是就順帶的,讓鄔秉讓帶著團隊加入了劉伯溫的團隊。

只不過兩人負責的工作不同。

鄔秉讓是真正核定曆法之人,劉伯溫只是負責提供各種幫助,比如翻閱資料。

拿到權力之後,劉伯溫立即給翰林院下達了命令。

讓他們翻閱全部在冊的古籍,找到所有關於氣候變化的記錄。

他還下發了一個標準,比如動植物分佈和氣溫的關係,比如南方植物被凍死等等。

凡是此類記錄,也全部摘抄下來。

翰林院雖然覺得他有些小題大做,但這可是制定曆法,沒人敢不配合。

接著,劉伯溫又給各府縣下達命令。

將所有地方誌、族譜、民間流傳書籍裡面,關於氣候變化的記錄,全部摘錄上報朝廷。

非但如此,他還張貼布告,向民間徵集此類資訊。

他對此事的積極性,不出意外的引起了群臣的好奇。

畢竟大家都知道,劉伯溫不想介入朝廷紛爭,一直想著要辭官。

因此對工作的積極性很低。

這次一反常態,屬實有點讓人意外。

莫非他想通了?想要立功爭一爭?

浙東派和元朝降臣自然是最高興的,劉伯溫可是他們的代表。

他肯振奮起來,大家的日子就能好過很多。

然而當他們去聯絡劉伯溫,表達利益訴求的時候,卻遭到了拒絕。

不過這次劉伯溫沒有直接拒絕,而是說道:

“因為之前的某些事情,陛下對我有所不滿。”

“這次重修曆法,是我挽回聖眷的最好機會。”

“在曆法修成之前,我不宜過多的干預朝堂紛爭,諸位且等我將此事完成再說。”

那些人壓根就沒有任何懷疑,輕易就被忽悠住了。

紛紛表示,這是應該的。

我們怎麼能讓你孤軍奮鬥呢,回去就發動各自的力量,幫助你收集相關資料。

也讓皇上看看,我們這些人的能力。

目送這些人離開,劉伯溫眼神裡浮出一絲愧疚和不忍,但迅即就隱去。

我做這些都是為了天下萬民,問心無愧。

以後你們若肯忠君為民,咱們就是同僚,我自會補償你們。

若你們貪贓不法,那就是老夫的敵人。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