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傳到周邊蠻夷地區,也是一種文化同化。”
“當他們習慣了使用大明紀年,對大明的認同感就會變強。”
“現在極西列國已經在採用統一的紀年法。”
“不過他們是以耶教聖子誕生那天為基準,確定的歷法,稱之為公元紀年。”
“且已經在極西列國普及開來。”
西方最強大的時候,給他們的後人留下的遺產實在太厚了。
別的不說,就一個公元紀年,其影響力是全球性的。
哪怕是最反耶教的人,都得使用公元紀年。
在這種情況下,想真正消除西方和耶教的影響,太難了。
既然穿越了,馬鈺自然不會再放任這種事情的發生。
他要搞一個屬於華夏的紀元方式,然後利用強大的國力和文化影響力,將其變成世界統一的紀年標準。
至於前世的公元……你們極西列國關起門自己用吧。
想加入華夏主導的體系,必須使用黃曆。
朱標眼睛越來越亮,雖然他不知道公元什麼的,但也能聽得出這個方案的優越之處。
尤其是黃帝歷宣示王朝正統性,簡直是神來之筆。
大明曆也是一舉多得,主要是採用這種方法方便好用,完全可以取代甲子紀年法。
一旦普及開來,能迅速穩定天下人心,確立大明的統治地位。
這就和佛教的阿彌陀佛一樣,百姓不知道佛經內容,但他們知道阿彌陀佛。
有事沒事兒念幾句,就能潛移默化的將其轉化成佛教信徒。
同理,百姓或許不知道什麼是朝代,但他們天天使用大明曆,自然而然就知道現在是大明朝。
時間長了,在他們心裡大明就是天下正統。
同時也能普及另一個概念,我們都是大明子民,無形中形成了一種凝聚力和認同感。
而關於年號紀年……年號說白了,也就祭天、祭祖的時候才有意義,平日裡大家也很少掛在嘴邊。
日常生活中,也幾乎沒有人會用年號紀年。
只要在祭天、祭祖等活動中,繼續保留年號紀年就足夠了。
可以說,馬鈺的這個方案,兼顧了方方面面。
朱標覺得非常完美。
然而……
“曆法乃國之大事,我也沒辦法做決定,必須請示我爹才行。”
“不過我本人是很喜歡你的這個方案的。”
“等回宮,我會專門請示我爹,看他是什麼意見。”
馬鈺頷首道:“應該的,他才是皇帝嗎。”
接著兩人又聊了一會兒曆法的事情,之後又繼續聊如何瓦解宗族勢力。
馬鈺又提出了一些補充意見,比如:
“可以學習隋文帝,強行給百姓分戶,只要成婚必須分戶。”
“只不過他給百姓分戶,是為了多收戶稅,變相增加了百姓的負擔。”
“大明準備取消人頭稅,施行攤丁入畝之策,分戶並不會增加百姓負擔,反而是好處多多。”
“每個人結婚生子之後,優先考慮的都是自己這一家的利益。”
“以前不分戶,戶主或者是族長作為一家之主,對家族事務擁有決定權。”
“這就形成了宗族勢力。”
“而且在面對宗族的時候,百姓是沒有能力守護自己的小家的。”
“甚至他們從事什麼職業,都要按照宗族的意思來。”
比如生了孩子要不要上戶口,宗族說了算。
沒上戶口的,在朝廷就是黑戶,屬於家族的私產。
比如誰家去讀書,誰家去種地,誰家去服徭役,也同樣是宗族說了算。
只有分了戶,百姓才能拿到家庭自主權。
“一旦家族和家庭的利益產生衝突,百姓肯定會優先維護自家的利益。”
“宗族對個人的約束就會越來越小,時間長了人心也就散了。”
“而且歷史也已經證明,當百姓獲得了更多自由的時候,可以爆發出更強的主觀能動性。”
“之後往往會迎來一次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期。”
“大明想開創新時代,就必須要建立全新的人與人的關係。”
“但這東西並不能憑空建立,要有歷史依據,還要符合歷史的發展規律。”
“夏商時期一切歸公,百姓連人身自由都沒有,主觀能動性特別差。”
“西周井田制,百姓擁有了房屋、農具所有權,主觀能動性迎來了一次大爆發。”
“戰國時期,列國變法有一項非常關鍵,就是確定了家庭模式的存在。”
“就以秦國為例,短暫的實現了衙門和家庭的對接。”
“也就是說,當時的衙門是可以直接管理到具體的家庭的。”
“百姓為了自己的小家庭利益,那是拼了命的努力。”
“可以說,當時是華夏曆史上,進步最快的一個時期。”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了西漢前期。”
“後來因為官吏選拔、制度不健全、缺少管理經驗、生產力低下等等因素的限制。”
“西漢中後期形成了豪強,從此開始由豪強世家和衙門共同管理家庭。”
“唐朝末年世家消亡,基於相似的原因,宗族產生了。”
“宗族產生還有個原因,就是唐太宗為了削減管理成本,廢除了鄉一級的行政單位。”
“當時有世家幫著管理基層,勉強還可以維持舊有的制度。”
“可是世家消失後,基層就出現了權力空白,給了宗族產生的契機。”
“宗族比世家更加霸道,它的出現直接摧毀了家庭模式。”
“大明想瓦解宗族體系,就必須重新確立家庭模式,並立法來保護家庭的利益。”
“當家庭和宗族產生矛盾的時候,法律要保護家庭而不是宗族。”
“同時,重建鄉一級的行政單位,進一步壓縮宗族的生存空間。”
“只要大明能確保家庭模式的利益,大明也必然會迎來一次大的飛躍。”
“這不是我胡說,也不是我推理出來的,而是歷史已經驗證過的。”
這又是之前講過的課,被梳理出了新的內容。
朱標心中不禁暗歎,歷史真的太複雜了。
但對於重建鄉一級行政單位的提議,他卻持猶豫的態度。
不是他懷疑馬鈺的話,而是……
“唐太宗廢除鄉一級衙門,是為了削減管理成本。”
“若重新建立,以大明的財政狀況,恐怕也很難負擔的起這個重擔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