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娃坐在酒店房間的桌前,仔細整理著這幾天從法國安全域性獲取的資料。這些檔案經過她的梳理和撰寫後,將形成一份完整的調查報告,屆時她需要將其帶回總部上交。
法國方面提供的案件資料詳細描述了整個事件的經過:兇手偽裝成一位英國富豪,以僱傭私人安保服務為藉口,接近並觀察了安保公司的一名安保人員。隨後在25日案發當天,兇手假扮成該安保人員混入公司所在樓層,與警衛及其他安保人員發生短暫交火,使用狙擊步槍刺殺目標。在目標遇刺、驚動公司內其他安保人員後,兇手撤離現場。
當梅娃反覆翻閱這份資料時,她注意到一個明顯的缺失,法國媒體曾報道過,在印度商人遇刺後,安保公司大樓內還爆發了第二次交火。
但奇怪的是,這份官方資料對第二次交火隻字未提,彷彿這件事從未發生過。
梅娃皺起眉頭,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面。這份資料的完整性顯然存在問題,法國安全域性刻意隱瞞了某些關鍵資訊。
梅娃揉了揉疲憊的臉,整個人向後仰靠在椅背上,目光透過窗戶落在樓下川流不息的行人和車輛上。
英法之間漫長的歷史糾葛,讓法國人對他們這些英國情報人員始終帶著幾分輕慢。他們幾乎是以敷衍民眾的態度,在應付軍情六處的專業人員。
梅娃去過安保公司現場兩次,第一次是獨立勘察,第二次則是在法國人的“陪同”下。
第二次勘察時她發現,現場的彈痕分佈和屍體位置都清晰表明,第二次交火是從警察包圍圈內部爆發的。
作為專業人士,她可以推斷出:β在第一次撤離後,出於某種原因,再次偽裝潛回現場,騙過了現場的警察和法國安全域性人員,深入內部。然而,他的偽裝最終被識破,導致第二次交火爆發。
梅娃站起身,走到窗邊,手指輕輕搭在窗框上,目光掃過街道,機械地數著過往的車輛。
231輛。
數到第231輛時,她猛然直起身子,腦海中閃過一個念頭,β為什麼要冒險重返現場?
答案只有一個:他必須帶走某樣東西。
而能讓一個經驗豐富的殺手,甘願冒如此大風險的,只可能是沾有他自己生物特徵的東西,遺落在了現場。
也就是說,β極可能在第一次交火中受傷,留下了血跡、彈頭,或者其他足以暴露他身份的生物痕跡。
梅娃立刻抓起手機,準備聯絡主管,請求他與法國方面交涉,要求共享β的生物特徵資訊。
在她即將撥號的時候,螢幕先一步亮起,來電顯示的正是主管的號碼。
她接通電話:“長官,我是梅娃·雷克。”
電話那頭,主管的聲音傳來:“你附近只有你一個人嗎?”
梅娃環視空蕩的酒店房間:“我在酒店,沒有其他人。”
主管簡短道:“找個沒人的地方,回電話。”
“明白。”
電話結束通話,梅娃盯著螢幕,心跳微微加速。軍情六處……恐怕出事了。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