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換做秦始皇、漢武帝等冷血政治生物看見長子哽咽的模樣,高低得斥責一番。
好在趙匡胤不是。
趙匡胤政治能力不俗的同時,他並不冷血。
趙德秀的仁孝,讓趙匡胤心中對他的父愛大增。
趙匡胤沒有回應趙德秀的話,他拉住趙德秀的手,將他帶往幾步外的臺階處。
在將趙德秀按在臺階上坐下後,趙匡胤也一屁股坐在了更高的一層臺階上。
這君臣同坐的一幕,嚇得遠處的眾內侍跪倒在地,不敢直視。
趙德秀也覺得不妥,他正要起身,卻被一句話給攔住。
“現在開始,喚我父親。”
這一刻起,在象徵無上權力的冰冷大殿中,坐下了兩位父子。
“不是為父不愛惜自己,是生活在這煉獄中,為父若不拼搏,怎能保護你們?”
因坐在趙匡胤身前,趙德秀看不見趙匡胤的神色,但趙匡胤的語氣中有著許多無奈。
時勢造英雄,可又有哪位英雄,是天生願意生活在亂世中呢?
“我是一步步從屍山血海中走過來的,因為我走過,我不想你再走一遍。”
趙匡胤以父親的關懷口吻,表達了他對趙德秀“代父出征”一事的看法。
趙德秀早知單憑孝心二字,或可讓趙匡胤父愛大動,但不會那麼容易讓趙匡胤答應他。
以情動之後,當繼續以理曉之。
既然趙匡胤讓他稱父親,那他就化家為國論上一番:
“父親,我想親赴疆場,既是為您身體考慮,亦是為整個趙家考慮。”
當說出這句話後,趙德秀沒聽到趙匡胤的任何回應。
好在今日趙德秀之所以會支援親征,有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接下來的話奠定基礎。
趙德秀斟酌用詞著繼續說道:
“我知父親想親征,一是有以天下為己任之任,二是不想兵權旁落。”
此話一出,趙匡胤伸手輕拍了趙德秀肩膀一下,示意他繼續說。
見趙匡胤有所反應了,趙德秀接著說道:
“父親是天子,天子一次親征尚可,但親征一事終不是長久之道。
兵權一旦旁落異姓手中,危害甚大,故建極之初父親便讓叔父擔任殿前都虞候一職。”
“可在軍略一事上,叔父並不盡如人意。
暫不提騎射、刀術等方面,祖父在世時曾考教過叔父,問他來日若領兵作戰當如何。
叔父對之,他將設陣圖以讓麾下從之”
打小就生活在一起,趙光義的一些黑歷史趙德秀知道的很。
趙德秀至今還記得,當趙光義回答出設陣圖對敵後,他祖父趙弘殷臉都黑成什麼樣了.
聽到趙德秀提起這件往事後,趙匡胤發出了一聲嘆息。
除去這件事外,趙匡胤還想起了許多印象不佳的事。
趙光義十八歲時就跟在他身邊。
那時他在禁軍中幾要一手遮天,趙光義身為他胞弟,為趙氏一門計,深知兵權重要的他怎可能不大力重用趙光義?
可惜給機會給了幾年後,趙光義的軍職還一直在下級軍校邊緣徘徊。
當下趙光義的殿前都虞候一職,是他為趙氏安全硬生生扶上去的,要不是宗室中實在沒人.
以前沒人,那現在呢?
“兒子不敢說能力一定比叔父強,但兒子願為趙家一試。
當今之世,若無軍功相伴,軍職再高也是如空中樓閣。
兒子願代父出征,是想立有軍功為趙家勒住禁軍這頭猛虎,還望父親明鑑。”
往昔李嗣源儲君李從榮,被李嗣源加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判六衛諸軍事”,明面上可謂是將兵權握的緊緊的。
結果最後李從榮全家,被五百兵士滿門殺絕!
哪怕是歷史上經過趙匡胤大力革新後的禁軍,趙光義於高梁河一戰中生死未卜時,諸將就想著擁立趙德昭。
那要是將來趙德秀繼位後生病臥床個幾天,禁軍是不是也要擁立趙光義來個奪門之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