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45章 敢教日月換新天

盧多遜是個很聰明的人。

盧多遜清晰的抓住了,趙德秀的內心真實想法。

趙德秀真正想問的便是,他想成就大業該依照何種大略。

盧多遜不但看出了趙德秀的真正心思,還提出了一番很符合當下情勢的大略。

盧多遜提出的“守國”大略,在當世有一個具體的制度寫照:親王京尹制度。

大宋之前的五個朝代,說白了都是在大唐的廢墟上建立起來的。

盛唐由盛轉衰的標誌事件是安史之亂,而安史之亂會發生,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唐朝“外重內輕”的軍事格局。

而以前代為鑑,是每位政治生物都會做的事。

“守內虛外”是宋代一個很著名的政策,可實際上這政策的雛形並非是趙匡胤首創,趙匡胤是大成者。

早在朱梁時期,“守內虛外”的些許趨勢就已出現。

而“守內虛外”中的內,通常代指的就是國都開封。

正因這趨勢在不斷演變增強,故而自朱梁開始,若有皇子能達成親王京尹的成就,那他基本是皇帝心中預設的儲君。

在盧多遜看來世間大勢如此,趙德秀天生具有嫡長的優勢,加之趙匡胤對他的寵愛有目共睹。

只要趙德秀能按照他所規劃的那般一步步走下去,他達成親王京尹的成就指日可待。

盧多遜的想法,趙德秀豈會不知,歷史上趙光義便是這麼做的。

是否該採納盧多遜的“守國”大略呢?

誇完盧多遜後,趙德秀陷入了沉思中。

一旦決意採納“守國”大略,那他就會自然而然成為“守內虛外”政策的堅定支持者。

而當“守內虛外”成為祖制,有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支援後,他來日再想扭轉過來,那基本不可能。

趙德秀深知,“守內虛外”政策是大宋後來會積弱數百年的一個重要原因。

難道大宋,真的沒辦法改變了嗎?

若趙德秀不知大宋歷史上面臨的種種屈辱,那倒罷了。

若趙德秀前世未受過強烈的民族主義薰陶,那也罷了。

可偏偏都不是。

心中不甘情緒愈演愈烈,漸漸地一句名言激盪在趙德秀心頭:

“敢教日月換新天!”

當心中出現這句話後,趙德秀的眼神變得堅定,他於盧多遜詫異的目光中站起身來。

還未等盧多遜反應過來怎麼回事,趙德秀就已朝著房門走去。

不解的盧多遜正要開口詢問,這時一雙手拉住了他——是魏仁浦。

魏仁浦笑著對盧多遜搖了搖頭:“殿下年紀雖輕,但已初具英主秉性。何謂英主,兼聽則明者也。”

魏仁浦的話,讓盧多遜按捺住了心思。

當盧多遜重新將目光朝趙德秀看去時,發現他已拉開了房門。

房門洞開,呂端平庸的面容顯露在眾人眼中。

“跟我來。”

大步越過呂端時,趙德秀對他說了這句話。

聽到這句話後,呂端抖擻了下精神,一板一眼地跟在了身後。

他敢來相投,豈無帝王略教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