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處耘在今日的東征軍中,在他出徵之前,留下幾句囑咐也正常。
聽到趙德秀的話後,李繼隆搖了搖頭。
下一刻他奔向練武場內的一處房內,當他再次來到趙德秀身前時,手中已捧著一件剛繡好的披風。
“阿姐知曉過幾日郡侯就要出征,這段時日不眠不休,趕製出這一件披風。
這件披風內襯中有阿姐去大相國寺親自求來的護身符,能保郡侯在戰場上不被邪祟所侵。”
李繼隆的話,讓趙德秀的目光變得柔和了不少。
除去在定親那一日,遙望過李杜若的身影外,趙德秀很少在關注過她這一位未過門的妻子。
沒想到今日會突然收到,飽含她心意的一份禮物。
在接過李繼隆手中的披風后,趙德秀想起了前幾日魏仁浦向他彙報的事:
定親那日,皇室賞賜給李處耘許多財物。
對於那些財物,在李杜若的建議下,李處耘選擇拿來在城外開設粥棚接濟流民。
雖說這一舉動是李氏的人在出面,可李氏與趙德秀的關係早就天下皆知。
李氏這一善舉,無形中為趙德秀積攢了不少人望。
“她有心了,她最近在做什麼?”
李杜若的關懷,讓趙德秀對她有了些關注度。
聽到趙德秀的詢問後,李繼隆想了想才說道:
“長姐近來時常想著去澶州軍家屬營中慰問老幼。
可她擔憂此舉,會引得殿下不喜,故一直不敢前行。”
兩百澶州軍本質上是趙德秀的府兵,趙德秀為他的府兵家屬建造了一片居住地。
有郭威怒而起兵事例在前,建成後趙德秀並未強令每位府兵家屬都必須住進去,入不入住取決於府兵家屬們的自願。
一部分府兵家屬在觀望,但還是有一部分實在窮困的家屬選擇入住。
趙德秀深得趙匡胤懷柔手段之精髓,對那一部分已入住的府兵家屬時常派人慰問。
可惜有些事趙德秀這一男主人去做,取得的效果有限。
在家屬慰問撫卹方面,唯有身為女主人的李杜若出面,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李繼隆的話,讓趙德秀意識到李杜若的賢惠,他知道李杜若在顧慮什麼。
“回去告訴她,按禮制,我與她已有夫妻之義。
既為夫妻,當同舟共濟。”
知曉李杜若的賢惠,趙德秀點到即止,最後他看著李繼隆虎頭虎腦的離去。
李繼隆離開後,趙德秀撫摸著手中的披風,腦中回憶起那一日見到的倩影:
“怪不得父皇對母后那般念念不忘。
家有賢妻,男人方能安心在外建功立業。”
潞州,昭義軍節度使府內。
自起兵後,李筠一直在多派斥候,密切關切著開封城外的一舉一動。
當從斥候的口中得知,趙匡胤竟先派東路軍出發後,一臉絡腮鬍的李筠高興地就像即將要取得天下一般大笑起來:
“往日我聞趙賊兩路並進之策,還不免有些憂慮。不料趙賊如此輕敵,竟先派東路軍先行?
東西兩軍不併進,正給我逐個破敵之良機也。
這一戰,我就要讓趙賊為他的篡逆之舉付出代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