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59章 讓太子去打太子(跪求追讀!!)

李筠年少時就以勇力聞名,後他歷經朝代變遷,雖時常立下功勳,卻一直未曾受到重用。

直到李筠跟隨周太祖郭威後,郭威賞識他的勇力,遂拜李筠為昭義軍節度使,管轄澤、潞、邢、洺、磁五州,治所設在潞州。

周世宗繼位後,更遣使者升李筠為侍中,後又遷為檢校太尉。

在擔任昭義軍節度使期間,李筠數次與北漢作戰,為後周開疆擴土,並俘虜了北漢許多重臣,可謂之為後周北面的屏障。

當得知趙匡胤篡周稱帝后,李筠本來想立刻舉兵討伐,後因內部人心不穩,他才暫時放棄了這打算。

經過數月的內部清洗後,自覺能與趙匡胤一較高下的李筠,便直接割據五州舉事。

李筠知曉他一旦舉事,趙匡胤勢必會率大軍征討,李筠原本有一打算是“堅壁清野”。

而在得知趙匡胤出了“昏招”,性格驕縱少謀的李筠,登時打算改變戰術。

李筠對著堂中的長子李守節言道:“吾予你三千精兵,你領兵留守上黨。”

上黨縣是潞州的州治,可謂是李筠的大本營。

下完這道命令後,李筠進行一連串的排兵布將。

從他的排兵布將不難看出,他是要親率三萬昭義軍精銳,南下澤州與慕容延釗統帥的東路軍交戰。

見李筠有這打算,從事閭丘仲卿出言勸道:“公以孤軍舉事,當以慎重為要,汴京兵甲精銳,難與爭鋒。

臣以為,西下太行,謀據洛邑,東向而爭天下,可稱上計。

據城固守,堅壁清野,令開封精銳疲憊,以待天下之變,可稱中計。

今公棄上、中兩策不用,臣竊為公憂之。”

這類的進言閭丘仲卿多次說過,可李筠要是能聽早採用了。

見大戰還未開始,閭丘仲卿就在這觸黴頭,李筠本能的不喜。

“吾周朝宿將,與世宗義同兄弟,禁軍皆吾舊人,聞吾之來,必倒戈歸我,何慮之有?”

“你出言狂悖,且留上黨。”

意識到李筠要一意孤行,閭丘仲卿欲再勸,不料在這關頭李筠得知劉繼業領兵來援的事,這讓李筠再無所顧忌。

五萬打四萬,優勢在我!

一直在關注北方軍情的趙匡胤,在得知李筠與北漢軍合兵一處,有南下的意向後,便不再打算等待。

趙匡胤下詔由樞密副使趙普、權知開封府事呂餘慶留守京城,暫代他處理政務。

安排好留守的人選後,趙匡胤於第二日親率禁軍五萬,會同高懷德、石守信、王審琦等將出徵。

為進一步引誘李筠調入宋軍陷阱,趙匡胤並未急於趕至澤州城下,他選擇西進洛陽,到洛陽後再折兵北上。

趙匡胤選擇這一條進兵路線,還有另外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趙匡胤擔心李筠是在聲東擊西,洛陽得失攸關大宋西部邊境安穩,趙匡胤不會掉以輕心。

至於第二個原因:

“洛陽有形勝之雄,東有虎牢之峻,西有函谷之隘,南望伊闕如鎖,北倚邙山若屏。

黃河繞其前,群峰環其後,所謂“河山拱戴,形勢甲於天下”者也。

敵欲攻之,則四塞為防,千乘難犯;

帝欲治之,則居中制外,鞭長可及!”

自進入洛陽地界後,趙匡胤就棄車輦而乘御馬,並喚來趙德秀與他同行。

剛剛透過虎牢關的趙匡胤,像一位以萬里河山為宣紙的名家般。

他以手中馬鞭為筆,以心中韜略為墨,再借助著虎牢周圍的雄偉地勢,為趙德秀形象地勾勒著他對未來大宋的藍圖暢想。

聽著趙匡胤對洛陽的地形描述,趙德秀頗有心得的點了點頭。

要說五代之中,哪一代最為強盛,那無疑是由李存勖建立的後唐,而後唐正是以洛陽為都。

昔李存勖、李嗣源藉著洛陽天生的地理優勢,居中指揮,將數次入寇的契丹軍打的潰不成軍。

在講完洛陽的形勝之態後,趙匡胤接著說道:

“洛陽土腴肥沃,伊、洛、瀍、澗四水縈繞,溉田萬頃,莊稼殷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