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沉的烏雲壓著太行山脈的脊樑,剛下過大雨的山林中,滿布著腐朽危險的氣味。
站在一處高地上的趙德秀,望著處在晨霧中的“七十二拐”的盤山石道,他好似望見了一條欲擇人而噬的巨蟒。
“呸!”
經過兩日的跋涉後,疲憊的趙德秀顧不上儀態,直接朝著身處的這片險峻山道啐了一口。
一場大雨襲來,令本就崎嶇難行的太行山道更添上了幾分危險。
今日趙德秀在經過一處棧道時,不小心撞上了一塊凸起的石壁上,那次撞擊讓他的臉上青了一塊。
在短暫休息時,趙德秀想起了數日前的一幕。
那一日趙匡胤將奇襲的任務交給他後,趙德秀沒有絲毫猶豫。
大略說的再漂亮都沒用,要想真正實現“效唐太宗”這一志向,行動才是最重要的。
而趙匡胤為了考察趙德秀的軍事才能,他在撥了五千控鶴軍交給趙德秀後,就不再對趙德秀的軍事行動有所過問。
控鶴軍取“控御仙鶴,直上青雲”寓意,是大宋禁軍中的精銳,是趙匡胤本人的嫡系部隊。
率軍奇襲,無論在任何時候都是一件危險度很高的事。
趙匡胤是想考量趙德秀,可也不想他的兒子去送死。
在趙匡胤只要結果的態度下,趙德秀思考起他的進兵路線。
經過多次翻閱地圖,加上借鑑了一些先輩的經驗後,趙德秀定下的進兵路線是:
從洛陽城外沿黃河直抵衛州境內,再於衛州境內率軍進入太行八陘中的白陘。
趙德秀之所以將白陘當做主要進軍路線,乃是在於太行八陘中唯有白陘可一路直達上黨城下。
再加上白陘道山澗居多,樹木茂密,能夠為軍隊的行進提供天然掩護。
路線既定,深知兵貴神速的趙德秀,很快便率五千餘精兵進入了白陘道中。
誰知剛進入白陘道天公就不作美,下了一場大雨,好在夏雨來的快,去的也快。
休息之餘趙德秀並未放鬆心神,他手按腰間寶劍,觀察著周圍的山勢。
眼下趙德秀所在這處,乃是白陘道中最險的“黑毛溝”入口,山溝兩側俏壁如刀劈,他仰頭只見一線天光漏下。
在趙德秀為這險峻地勢心中暗憂時,一道帶著沉重語氣的稟報聲,傳到了他的耳中。
“郡侯,前鋒回報,棧道被落石堵住了!”
控鶴軍右指揮使田重進的聲音裹著霧氣,臉色擔憂顯而易見。
稟報完這則訊息後,田重進便在一旁觀察著趙德秀的神色。
身為趙匡胤的心腹,他深知趙匡胤將他派至趙德秀身邊的目的。
一則是讓他幫趙德秀指揮住五千控鶴精銳,二則是日後將趙德秀的所作所為如實彙報。
聽到田重進的稟報後,趙德秀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
他亦知道趙匡胤將田重進派到身邊的目的,故而他不會想著去詢問他。
自他領兵出征那日起,一切疑難都要他自己解決!
稍定心神後,趙德秀帶著田重進去往崖壁下。
崖壁下數百控鶴軍前鋒正靜靜站在著,眼神中透露出無奈與疲倦。
奔襲之舉,首要在於輕裝出行,這一次出征他們身上都沒帶太多幹糧。
糧食不足的緊迫感,配上大雨與落石攔路的兩重磨難,很容易讓軍心發生動搖。
來到崖壁下後,趙德秀沒顧得上接呼延贊遞上來的藤杖,崖壁下低落的氣氛早已讓他心急如焚。
趙德秀在數百雙眼睛的注視下,徑直踩上積水重重的石階,軍靴踏階而上時,層層水花在趙德秀腳下綻放開。
一旁的盧多遜察覺出趙德秀的意圖,他連上前想要拉住:“殿下千金之軀,怎可涉險!”
盧多遜的手剛觸及趙德秀,就被他重重甩開。
“軍中沒有殿下!”
留下這一句話後,趙德秀來至崖底下的一處。
這處有著兩塊巨石交雜,趙德秀藉著巨石間的些許凸起,在良好的彈跳力下,陸續借力攀躍至丈許高的斷巖上——這正是棧道上落石堆的起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