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兩端,各表一枝。
在潞州因趙德秀的到來而局勢突變時,澤州的局勢亦有了新的發展。
之前李筠率領數萬精兵從潞州出發,一路南下至澤州。
李筠想的是先發制人,儘早率軍進入開封府的地界。
而先行出發的東路宋軍,在慕容延釗的帶領下一路北上。
兩路大軍南北並進,最後在澤州的高平城數十里外相遇。
猝一相遇,李筠便率軍猛攻宋軍。
然慕容延釗是經年老將,加之禁軍精銳無雙,兩軍初戰李筠就損兵三千敗退。
得虧李筠先前已率兵攻佔高平,待退兵至高平城外時,李筠堪堪穩住了頹勢。
經那一戰,李筠方如夢初醒,意識到與宋軍貿然野戰是不利的選擇。
意識到這一點後,李筠決意改變戰術,他將軍隊分為兩部分。
最精銳的部分,由他親率駐防在城外大營中。
李筠這是想讓大營與城池互為依託,以成掎角之勢。
叛軍的掎角之勢,讓慕容延釗頗為頭疼。
若他率軍攻城,則大營的叛軍會抄他後路,反之亦然。
在李筠新的戰術下,一時無法的慕容延釗便打算先在高平城外紮營,等待著趙匡胤西路軍的匯合。
一段時日後,趙匡胤率西路軍來到了城外。
率軍到來後,察覺到敵軍掎角之勢的趙匡胤,並未著急命大軍猛攻。
他在等著一人的軍情。
大宋建隆元年五月下旬。
澤州,高平城外。
登上瞭望臺,望向遠處那連綿的大營,李筠臉色陰沉不已。
他本以為在趙匡胤親至後,剛勝過一場的宋軍士氣會更加旺盛,有著這優勢趙匡胤會下令強攻。
這一點是李筠想看到的。
先前那一戰他未損根本,手中尚有數萬敢戰精兵。
數萬敢戰精兵在手,配合上堅固的工事,哪怕宋軍兵力數倍於他,他也有自信能打退宋軍的進攻。
久經沙場的李筠知曉,攻城是最折損士氣的戰事。
若宋軍久攻不下,士氣就會快速消退,一支士氣沮喪的軍隊,人數再多都是紙老虎。
另外趙匡胤篡位還未半年,他在中原各地的根基並不牢固,李筠認為趙匡胤等不起。
可讓李筠沒想到的是,趙匡胤與慕容延釗合兵後,宋軍一次進攻都未發起。
謀算盡皆落空的挫敗感,讓李筠心中又憤怒又擔憂。
“你到底在等什麼?”
不解地看了一眼遠處的宋軍大營後,李筠走下了瞭望臺。
李筠不知道的是,今日在他的帥帳外,有一則更壞的訊息在等著他。
當李筠回到帥帳外時,他見到了一位本該在上黨城內的人。
“守義?”
李守義是李筠的次子,在李筠率大軍南征時,他讓李守義留下輔佐李守節守城。
李守義的到來,讓李筠的心咯噔了一下。
先前不乏有上黨信使到來,可先前李守節彙報的大多是糧草押運一事,派來的都是尋常官吏。
李守節突然派至親前來,加上李筠觀察到李守義臉上的憂色,這讓他意識到上黨城很可能出事了。
好在李筠是見過風浪的人,他儘量保持著面上的冷靜,帶著李守義進入了帳內。
一進入帳內,李筠就再也控制不住心中的急切。
“說,上黨是不是出事了?”
急切之下,李筠的語氣難免重了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