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仁浦出身農家,自幼貧寒。
後靠著自身的聰明才智,他在白骨遍佈的亂世中,從一位樞密院小吏一步步成長為大周的開國輔政大臣。
及至今日天下間的有識之士,大多聽到他魏仁浦的聲名後,都會對他心懷敬意。
這是魏仁浦在亂世沉浮數十年才在世間得到的口碑。
今年魏仁浦已入知天命之年,或許他在世間的時日不多了。
沒想到數十年中極少出過差錯的自己,竟會在知天命之年連續跌了兩個跟頭。
一個跟頭是趙匡胤發動兵變代周自立,讓魏仁浦深感辜負了周太祖的託付之恩。
至於另一個跟頭!
魏仁浦緊緊盯著殿門處的趙德秀,百般控制才讓自己不將手中的書籍砸向他。
若前日的事傳出去了,世人皆會驚歎於趙德秀的機智,而世人越對趙德秀驚歎,心中就越會對自身的評價低上一分。
趙匡胤是世間早已成名的大將,加之他手中大權在握,魏仁浦敗給趙匡胤世人不會意外,甚至會表示理解。
可趙德秀尚未成年。
難道成名多年的魏公竟會落敗於一個少年手中嗎?
一想到世人會如此想,魏仁浦心中就悲憤叢生。
這能怪他嗎?
明明那一日趙德秀已控制宮禁,他直接率兵衝入樞密院捕捉自己便好,大勢逼迫下,這樣在世人看來他無力迴天是可以理解的。
結果趙德秀非要巧施詐計,利用燈下黑及對他輕視的心思將他誘捕。
這誰能想得到?
趙德秀這麼做圖什麼呀!
他的數十年清名,就要毀在趙德秀手中了。
越想越氣!
心中悲憤的情緒愈演愈烈,魏仁浦氣的轉過身去,不想面對趙德秀。
自進入殿中後,魏仁浦從心而發的神情及動作,被趙普仔細的觀察著。
等魏仁浦背過身後,趙普才意識到趙德秀帶給魏仁浦的刺激是有點大了。
可趙普一代入魏仁浦的角度,他就慢慢理解了魏仁浦。
魏仁浦的反應,讓趙普意識到今日的勸說不會很容易。
怪不得陛下會特意派自己來。
為了不讓趙德秀進一步刺激到魏仁浦,趙普示意趙德秀先走出殿外。
看到趙普的示意後,趙德秀不假思索就朝殿外走去。
對於魏仁浦背身不願面對自己的表現,趙德秀倒是不覺得被冒犯了。
一則身為當事人的趙德秀是清楚記得,那時候魏仁浦是生生被他氣暈了的.
二則大才嘛,有傲氣可以理解。
以魏仁浦的影響力與才能,趙匡胤來到他身前,他都有擺一擺譜子的資本。
等來到殿外後,看著殿門緩緩關閉的趙德秀,心中沒有多少緊張的情緒。
儘管以魏仁浦的表現來看,他今日能成功拜師的可能性不大,可縱算不能拜師魏仁浦又如何。
朝野上下有才幹及影響力的大臣那麼多,總有新的老師會來教導他。
況且趙德秀深知他目前最缺的,絕不是教授他治國韜略或經書典籍的老師,而是一位能為他提供一套爭儲的系統性戰略的大才。
這位大才,趙德秀還在苦苦尋覓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