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正午的第一縷陽光,照射在汴京城內朱雀大街上時,三百名精武威壯的殿前諸班直已按《開元禮》禮制列陣完畢。
殿前諸班直,是皇帝貼身儀仗親衛。
三百殿前諸班直頭戴金面兜鍪,身披明光鎧,甲片在陽光映照下閃閃發光。
為首的殿前諸班直指揮使張瓊按劍立馬,血紅披風在寒風中獵獵作響,他身後數十步處,十二面朱漆鎏金“大宋”大纛旗一字排開,旗上龍紋熠熠生輝。
當看到禮部侍郎劉溫叟手捧詔書,登上早就準備好的車輦後,張瓊大聲發出號令:“擊三通鼓,淨街!”
隨著雄渾鼓聲響起,上百開封府兵擊鑼前行,清退一切閒雜人等。
緊隨其後的是“絳引幡”儀仗隊,左右二十名內侍各執兩丈長的絳色幡旗,頂端銀鈴隨步輕響。
幡旗之後,二十四名禮部樂工已列成兩排,手中的箜篌與銅鉦發出著悅耳的鈴聲。
車輦之上劉溫叟面容端正,身為皇家使者的他外披紫袍,雙手恭敬的捧著一鎏金托盤。
鎏金托盤中,除了詔書、玉圭外,還放著一對製作精巧的鎏金鴻雁——此乃“納徵”之儀的信物,取“雁行有序,不離不棄”之意。
劉溫叟站立在車輦上,在三百殿前諸班直的拱衛下,朝著李處耘的府邸前進。
當龐大的定親隊伍出發時,隊伍中時不時有贊者的唱喏響起:
“大宋皇室納右衛將軍之女為皇子妃!”
贊者的高亢唱喏聲時起時落,引得朱雀大街兩旁的顯貴門扉接連洞開。
眾多貴婦、公子在家僕的簇擁下,走出朱漆大門觀看這數十年難得一見的場景。
數百人組成的定親隊伍,浩浩蕩蕩地走在朱雀大街中,六匹純白北地高大戰馬披著金線流蘇鞍韉,車輦內以沉香木為骨,外蒙著蜀國進貢的華美錦緞。
車輦頂端立著一條四爪金龍,金龍軀體由八串珍珠點綴,車旁隨侍的三十六名宮娥皆著半臂襦裙,梳著雙環望仙髻,宛若畫中走出的精靈一般。
當盛大的定親隊伍將朱雀大街佔據後,三十六名宮娥身上香囊散出的龍涎香氣,令街道兩旁的達官顯宦家屬沉浸在這盛景中。
在一聲聲驚呼讚歎響起之時,還有一些熟知典章的貴婦腦中不自覺地浮現出一句話,
《唐六典》有記:“皇太子納妃,命金吾衛前後部鼓吹,羽林衛夾道,儀物之盛,甲於天下。”
這哪裡是什麼皇子納妃,這規格禮制分明只有太子能擁有!
一些貴婦都能知道的事,禮部侍郎劉溫叟又怎麼會不知道呢?
當劉溫叟得知趙匡胤要依照太子典儀為趙德秀定親時,他曾委婉的勸阻過。
他換來的是趙匡胤的一雙冷眼:“朕的嫡長,他不配嗎?”
趙匡胤的話,及御案上傳來的陣陣斧聲將劉溫叟直接嚇住了。
在用盧多遜的“嫡長論”安慰不安的內心多次後,劉溫叟最後打算任趙匡胤施為。
畢竟以嫡長之尊,適當逾越一下禮制,倒不是不能說的通。
在盛大的定親隊伍距離李處耘的府邸越來越近時,街道兩側早已圍滿了趕來參觀盛景的百姓。
許多百姓在在街旁搭起簡易帷幔,年輕貴族與百姓們擁擠著隔著帷幔觀看,胡商們則站在駱駝背上張望,就連西市的胡姬酒肆也暫停營業。
大量禁軍手持兵刃維持著秩序,不讓互相推搡的百姓們發生動亂。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