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以當下情勢而言,要想遏制住軍中的逃亡之風不再蔓延,最佳方略就是撤軍。
在撤軍回鄉的號召下,軍心尚能勉強收拾。
軍中不是沒明白人。
然一些明白人的勸說,哪能勸的動一意孤行,一心想著立功的“皇三代”劉繼恩?
劉繼恩還想著攻打壺關,一戰成名呢。
劉繼恩的一意孤行,導致軍中的逃亡之風愈發嚴重。
一開始還只是幾位士兵,接著是十幾位,後來甚至發展到一些低階軍官都開始逃亡。
情勢發展到這一步,軍中的大部分將率都坐不住了。
“殿下,退兵吧!”
幾乎軍中能排的上號的將率,都來勸劉繼恩儘早退兵。
攻城本就不易,更何況現今軍心不穩,漢軍已有自身難保之際象。
這時候再想著去攻城,那不是白白送死嗎?
在諸多將率的齊力諫阻下,劉繼恩的想法發生了轉變。
本來劉繼恩想著攻打壺關,近乎於頭腦一熱的決定,他心中並無長遠的謀劃。
軍中少數人諫阻,劉繼恩倒還能堅持下,可一下子好像引起了眾怒,劉繼恩就不太敢繼續了。
在想起堂叔的下場後,劉繼恩最後還是下達了退兵回國的命令。
下達這命令時,劉繼恩心中滿是惋惜。
他遺憾的看向壺關——趙賊!這次就先放過你。
當劉繼恩退兵的軍令傳遍全軍後,全軍中浮現一片歡呼雀躍之聲。
近來軍中發生的變故,早讓全軍上下散失戰心,只想著快些回到安全的國內。
軍中響起的陣陣慶祝退兵之聲,引起了被軟禁在帳內的劉繼業的注意。
這陣陣歡呼聲落在劉繼業耳中,讓他滿面愁容,忍不住連連嘆氣:
“只盼趙德秀志在上黨,不在我軍。
否則”
一想起那位將“詭道”玩的爐火純青的對手,劉繼業心中不詳的預感愈演愈烈。
因歸心似箭,在軍令下達的第二日,兩萬漢軍就從大營內離開,緩緩朝著北漢的方向回軍。
得知這一軍情後,趙德秀再不遲疑。
他親率數千宋軍從壺關城內開拔而出,朝著兩萬北漢軍追擊而去。
宋軍出城追擊的軍情,很快就傳至劉繼恩手中。
剛聽聞這一軍情時,劉繼恩呆呆的愣了好一會。
“他就數千兵馬,竟敢棄城不守,選擇追擊我軍?”
劉繼恩在恍惚之後,心中陡然浮現出怒氣。
“他太過小瞧我了!”
劉繼恩本來還覺得,可以暫時放過趙德秀。
現在看來,是沒這一必要了。
劉繼恩想回兵攻擊宋軍,然他太過高估了當下的漢軍。
漢軍的兵力是遠在宋軍之上不錯,然兩萬漢軍當下皆無戰心。
另外宋軍人數是少,然人數少代表機動性更高。
宋軍要是暫避鋒芒,步步為營,漢軍總不能一直追著他們跑吧。
歸心似箭的漢軍,哪有心志跟宋軍繼續在他鄉慢慢耗著。
連下了幾道軍令,發現都無將領願意回擊宋軍後,劉繼恩氣憤之餘更不免憂傷。
觀這情勢,是誰在不放過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