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回府換好官服後,趙德秀就在傳旨內侍的引領下,一路從皇城外來到了萬歲殿中。
進入萬歲殿後,趙德秀察覺到殿內已有幾位大臣。
趙德秀的目光從趙普等人的身上劃過,最後落在了趙光義的身上。
近段時日為慶祝大勝,開封城內封賞詔書連連。
在大賞群僚之際,趙匡胤對宗室的封賞亦正式進行。
“趙光義為東海郡侯,趙光美為天水郡侯。”
從這一封賞足以看出,趙光美是嫡出。
因趙匡胤稱帝以來,為鞏固新朝政權,更為扭轉五代風氣,對禮法是很看重的。
嫡庶有別,是不會同時封爵的。
至於後世有流傳,趙光美是妾室所生,那是趙光義的抹黑。
無獨有偶,歷史上對趙德芳的嫡出身份,趙光義亦特意保持模糊態度。
這人品.
在趙德秀目光掃視時,殿內眾臣的目光亦落在了趙德秀身上。
眾臣對著趙德秀行完禮後,有的在原地站著,有的就迎上前來。
“太原王,淮南李重進叛了。”
趙普率先對趙德秀說道。
等趙普說完後,呂餘慶咳嗽了幾聲,亦接著說道:
“李重進趁夏末反叛,真是用心險惡。”
夏末秋初,向來是兩淮地區透過大運河向開封城運輸糧食的旺季。
兩位重臣提醒的關鍵資訊,讓趙德秀思考起來。
相比於兩位重臣的擔憂,趙德秀卻輕鬆道:
“無妨。
李重進若早些起兵,與李筠南北共進,那才是國之大患。
今李筠敗北,李重進獨木難支,難成氣候。”
趙德秀寬撫的言語,讓趙普及呂餘慶二人臉上擔憂消散了一些。
若是以往趙德秀說這番話,很多人會覺得他不知天高地厚。
然今非昔比。
今日的趙德秀,已有幾分成為朝臣依靠的資格。
相比於李重進,當下趙德秀更關心呂餘慶的身體。
呂餘慶現為開封府尹,若他一旦故去,開封府尹這一職就空出來了。
對開封府尹這一職,趙德秀是沒多大興趣的。
然沒興趣歸沒興趣,安插一些心腹在開封府中還是必要的。
在趙德秀思考這一點時,又有幾位大臣來到了殿中。
待所有大臣都到齊後,隨著內侍官王繼恩的一聲高呼,殿內大臣紛紛按位分順序站立。
趙德秀當之無愧的,站在了眾臣之首。
等眾臣站立完畢後,趙匡胤來到了殿中的御座上坐下。
一坐下,趙匡胤就趕忙說道:
“淮南反叛,諸卿以為當如何對之。”
李重進的反叛,並未讓趙匡胤感到擔憂或懼怕,他就是單純的煩躁。
本來歸朝後,新政及封賞的事就讓他忙得不可開交。
在這百忙之中,李重進還要橫插一腳,真是如蒼蠅般令人煩躁。
趙匡胤此話一出,代表著對“淮南之叛”的廟算開始了。
《孫子兵法》有言:“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先前李筠之叛時,亦是有過廟算的,然那時趙德秀尚無資格參加。
現在趙德秀不止要參加,還要作為首位發言。
見趙匡胤將目光投來,趙德秀舉笏出身道:
“李重進手握淮南七州,雖兵精糧足,然這一戰,惟憂李重進與南唐聯盟。”
趙德秀剛說第一句話,就讓殿內眾臣頻頻點頭。
自周世宗對禁軍改革以來,天下單一藩鎮的力量,已無法威脅到中央的安全。
然天下尚未一統,單一藩鎮力量不可怕,要是他們聯絡外敵,那情況就不一樣了。
趙德秀話音剛落,趙匡胤就點頭道:
“太原王所言有理。
那依你之見,朕當如何應對呢?”
在趙匡胤的詢問下,趙德秀接著說道:
“年初大宋甫建,陛下就曾派出使者前往江寧府,向南唐國主李璟遞送國書,讓他向天下昭示為我大宋藩屬國。
然至今,李璟尚未有所回覆。
臣以為,不如遣使前往江寧譴責李璟,並探南唐國內虛實。”
當年周世宗在位時,三徵淮南把南唐打的哭爹喊娘,不得已下,李璟只能悲催的去帝號,自稱南唐國主,併成為大周的藩屬國。
今大宋承襲周統,從法理上來說,大宋就應當是南唐新的宗主國。
趙德秀的建議一出,趙匡胤便轉而問諸卿道:
“汝等以為太原王所言如何?”
趙匡胤此話一出,眾臣先是面面相覷了一下。
這廟算,都快成你倆父子算了。
儘管心中有此看法,然趙德秀所言的確在理,眾臣自然不會有異議。
“臣等附議。”
見眾臣中都無反對的,趙匡胤便開口道:
“出使一事,就交由太原王全權辦理。”
等商討完淮南叛亂的潛在威脅後,是時候商討下具體的出兵事宜了。
“李重進之亂,何人願領兵平之?”
歷史上李重進叛亂,是趙匡胤親征的。
而時移世易,有一好大兒後,趙匡胤就能抽出全部精力放在新政一事上了。
趙匡胤話音剛落,眾臣就都開始耳觀鼻,鼻觀心。
能參與廟算的朝臣,哪一位不是人精。
從趙匡胤對趙德秀的種種安排,眾臣不難猜出,趙匡胤是想模仿唐初的故事。
皇帝居內統籌全域性,宗室居外征伐天下,共同穩固住大宋天下。
既知這一心意,明知趙匡胤是走流程問問,誰人會主動去爭那主帥之位?
讓眾臣出乎意料之外的是,還是有人的。
正當眾臣默然,趙匡胤要直接點帥時,一直沉默的趙光義突然來到殿中:
“臣願領兵前往!”
趙光義這話一出,先不提眾臣反應如何,趙德秀是瞬間直接扭頭看向了他。
車神,別鬧。
在眾臣驚訝的同時,趙匡胤的眉頭亦皺了起來。
然到底是自小疼愛到大的弟弟,趙匡胤並未直接否定趙光義。
“今日議事,先到這處。
東海郡侯留下。”
趙匡胤此話一出,眾臣都紛紛退散去。
趙德秀在離去前,則是深深的看了趙光義一眼。
待殿內只剩下兄弟二人後,一道不解的聲音從御座上傳出:
“為何突然想領兵出征?
新政將始,朕需要你留京協助。”
趙匡胤自幼看著趙光義長大,他對趙光義的感情是深厚的。
加之趙光義素有才幹,在趙匡胤心中,當下趙光義的重要程度僅次於趙德秀。
面對趙匡胤的詢問,趙光義並未緊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