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01章 淮南叛亂 處耘主潞

自李氏與皇室定親後,一向豪爽的趙匡胤,為李氏重新安排了一座氣派的府邸。

僕人,金銀,這些更是賞賜不絕。

門房得知門外等候的人是何身份後,嚇得連忙入內通稟。

不一會兒李府的中門大開,李處耘的身影從府內急忙走出。

因知道趙德秀微服之意,李處耘並未當眾行禮,在將趙德秀迎入府內方才致歉道:

“太原郡王蒞臨,臣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謹慎的李處耘,恪守著上下禮節。

而在私下裡,趙德秀並不希望李處耘與他太過生分。

“今日既是微服,那就當論私。

論私我當向丈人行子侄之禮。”

說著趙德秀就對李處耘行了一禮。

李處耘拗不過趙德秀,只好無奈的受了這禮。

接著李處耘就將趙德秀引向書房。

書房是隱私性很強的會客場所,李處耘深知趙德秀來訪,定是有要事相商的。

在進入書房各自入座後,趙德秀率先說道:

“用不了多少時間,陛下就會在潞州進行改制一事。

我會向陛下建言,潞州一地主官由丈人擔任。”

接著趙德秀將潞州改制的主要內容都告知給了李處耘。

聽完趙德秀的話後,李處耘陷入了沉思中。

自歸朝後,諮議省的設立就讓朝中許多人嗅到了一些新政的氣息。

可之前朝中鮮有人知曉,新政的具體內容是什麼。

當得知新政的冰山一角後,李處耘沉思的同時,心中不免暗驚:

一州之地,何須三司?

有可能,這三司的最終歸屬,並不在於州。

察覺到李處耘臉上的思索之色後,趙德秀臉上露出笑意。

儘管他的妻家勢力,遠遠不如符氏,然好在李處耘是一文武雙全之輩。

只要李處耘有能力,隨著他在朝中聲望的不斷提升,讓李氏成為第二個符氏並非難事。

今日能來尋李處耘,趙德秀自然是信任他的,有些事但說無妨。

“我朝沿襲唐制,全國各地以“道”為主要行政區域劃分。

然經過百年藩鎮之亂,全國各道的存在,已成為節度使攫取地方權力的根基。

道與節度使,幾成共生之態。

正所謂不破不立,欲想根治節度使專權地方之弊病,廢道一事勢在必行。

有廢必有立。

來日的“立”,全在這一次潞州改制中。

吾有心革新天下,還望丈人能傾心相助。”

新政的發起者是趙匡胤,但趙德秀可以成為主導者之一。

“革新天下”一言,對他來說算不上託大。

趙德秀深知既是改革,就定然會遇到阻力。

有著掌握軍權的趙匡胤支援,明面上改制一事可能反對的人會不多。

但背地裡,並非如此。

因新政一事,一定會遭到以符彥卿為首的地方實權派暗中不少阻擾。

而比歷史上更為健康的新政,能否在潞州順利施行取得成果,潞州主官要發揮的作用就很關鍵。

這便是趙德秀想要李處耘成為潞州主官的原因。

意識到趙德秀對這件事的重視後,李處耘連拱手言道:

“郡王放心,臣定會盡心竭力,不讓宵小之輩擾亂新政。”

得到了李處耘的承諾後,趙德秀臉上露出了笑意。

當大事商議完畢後,心中還惦念著一件私事的趙德秀不由問道:

“請問丈人,杜若何在?”

趙德秀此問一出,李處耘愣了愣。

在李處耘的印象中,趙德秀一直是一位心懷大志的人。

怎的會突然惦記起男女之情了?

可心懷大志,不代表就要不近七情六慾。

短暫的一愣後,李處耘連輕咳幾聲,隨後起身道:

“吾這就帶郡王前去。”

趙德秀摸了摸懷中的禮物,就起身跟上了李處耘。

不久後,李處耘就將趙德秀帶至了一處幽深的院落外。

意識到趙德秀可能有些私密話,李處耘識趣的站在了院門外。

“這處院落是臣一家搬來後,杜若親自選的。

她應當就在院中,郡王入內就是。”

李處耘的話,讓趙德秀輕輕點了點頭,然後他便轉身進入了院落中。

在院門輕開時,趙德昭還想跟著進去,卻被趙德秀嫌棄的一把推開。

望著身影沒入院門中的趙德秀,李處耘不禁想起他年輕時與妻子的初次相會。

年輕真好呀!

身穿白襦裙的少女立在杏樹下,目光呆呆的望著樹上的杏葉。

因過於入神,她絲毫未察覺到背後正緩步靠近的趙德秀。

“你很喜歡杏樹嗎?”

突如其來的一聲詢問,引起了少女的回眸。

在看到身後的人是趙德秀後,李杜若就如一受驚的鳥兒般,將頭微微低下。

她的視線落在自己交握的指尖上,指尖上絲帕的邊角被捏出波瀾。

“殿,殿下,你怎麼會來此。”

問出這句話後,李杜若就不再言語。

“前日入宮向母后請安,母后話語中談到了你,我就想著閒暇時間來看看你。”

說完這句話後,李杜若就抬起眼眸看向趙德秀。

在這時,趙德秀從懷中取出一支被錦繡包裹的物件。

當展開後,一支做工精細的鸞釵便出現在李杜若的眼中。

望著那支製作精美的鸞釵,趙德秀說道:

“這一支鸞釵,是孝惠皇后所留。

她病逝前曾囑咐,要我將這支鸞釵親手交到我的未來妻子手中。”

趙德秀的這番話,讓李杜若對眼中的這支鸞釵無比重視起來。

接著還不等李杜若反應過來,趙德秀就主動抓起她的手,將鸞釵放至她手中。

感受著手上傳來的溫度,李杜若臉上的紅暈越來越盛。

今日是她與趙德秀第一次正式見面。

趙德秀身為後世人,自然不會不好意思,然李杜若就不一樣了。

在將鸞釵交到李杜若手中後,趙德秀還想說些什麼,這時院外卻傳來一陣高呼:

“郡王,陛下有事相召。”

一聽這話,趙德秀就將想說的話暫時壓在心中。

“大婚之日,記得帶上這支鸞釵。”

說完後,趙德秀放下手中的柔軟,趕忙朝外走去。

微風拂過,幾片落葉落在了李杜若微微踮起的腳尖上。

踮腳相望,那道身影已消失在院門外。

今天家中臺風大雨剛停,我幫家裡收拾下,月票加更在明日,明日有三章。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