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秀

第103章 契丹應對 叔父慢走

潞州一戰後,趙匡胤對禁軍的封賞是全方位的。

錢財、衣物、糧食等方面都顧及到,主打一個體貼周到。

然禁軍人數眾多,加之因功勞地位不同,每部禁軍封賞的數額有差,這導致時至今日,封賞禁軍一事尚未全部完成。

而在趙德秀看來,誠然淮南叛亂急需平定,然再延誤一段時日,等禁軍的全面封賞結束後再出徵並不遲。

不然禁軍的軍心,容易發生動盪。

得虧趙光義有個好兄長,這要是在五代早期,封賞不夠就敢出徵,那是會出大事的。

看到趙德秀對這件事有所重視,田重進接著悶悶不樂地說道:

“要是太原王領兵,想來是不會這麼操切的。”

趙德秀與趙光義同為宗親,兩人又同樣是第一次領兵,當趙匡胤下達詔令的那一刻,禁軍中很多人就自然的會將二人會放在一起比較。

潞州一戰後,藉由著數千控鶴軍的嘴巴,禁軍上下早就流傳開“太原王有功必賞”的口碑。

兩人一對比,還沒領兵出征呢,趙光義有些方面就被趙德秀比下去了。

看到田重進有些委屈的模樣後,趙德秀笑罵道:

“你在戰場殺敵時宛若惡煞,在吾這裡作甚委屈樣?

吾還不知你的意思。

你無須擔心,這件事吾若不知便罷,既知道就不會坐視不理。

吾會建言陛下,以讓東海郡侯參加吾大婚為由,讓他延緩幾日出征的。”

聽趙德秀這麼說,田重進瞬間大喜。

田重進有意在趙德秀面前提起這事,為的不就是趙德秀這一態度嗎?

雖說田重進是趙匡胤的親信,然親信終究不比親人。

要是田重進貿然去向趙匡胤建言,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麻煩。

而這件事趙德秀來做最合適——弟弟,再親也比不過兒子。

田重趕忙起身對著趙德秀一拜道:

“臣替數萬禁軍,拜謝太原王。”

等田重進拜謝完後,趙德秀擺擺手讓他坐下。

有著田重進提起的這件事為引,趙德秀接下來一些話也就更方便說了。

“東海郡侯,雖熟知兵法,然畢竟是第一次出征。

希望你能如當初輔佐吾一般,對東海郡侯多多看顧。”

“諾!”

趙匡胤安排田重進為趙光義副將,亦是報著這一層想法。

故趙德秀的這番囑託,並未讓田重進意外。

而見田重進有所重視後,趙德秀方才接著說道:

“吾研究過李重進的過往戰例,他善於奔襲、弄險。

淮南一地,河網縱橫,李重進佔據地利,他也許會利用這一點。

你率軍進入淮南後,大軍腹背處要多加註意。”

介於潞州一戰中,趙德秀每言多中的印象,趙德秀的判斷,讓田重進慎重的記在了心中。

“太原王放心,某記住了。”

看到田重進鄭重的神色後,趙德秀心放下了大半。

在時間的推移下,潞州一戰的結果,不止在燕雲以南流傳著。

潞州一戰的軍情,早在斥候的傳遞下,落入了契丹北院大王耶律屋質的手中。

然那時得到軍情後,因燕京留守蕭思溫回上京接一家老小南下,耶律屋質暫時只派出一支騎兵在燕雲邊境防備。

近日蕭思溫已回到燕京中,耶律屋質便命人將蕭思溫喚來。

當蕭思溫到來後,耶律屋質將手中軍情交至蕭思溫的手中,並認真觀察起他的神色變化。

不出耶律屋質意料的事,他從蕭思溫的臉上看到了驚詫的神色。

接著一聲輕呼,從蕭思溫的口中發出:

“趙德秀?”

在關於潞州一戰的軍情中,趙德秀無疑是最亮眼的存在,很難不引起蕭思溫的注意。

聽蕭思溫念起這名字,耶律屋質開口補充道:

“他是中原皇帝長子,現在是中原的太原郡王。”

作為契丹朝中堅定的漢化派,熟知漢人文化的蕭思溫,意識到趙德秀這一身份帶來的分量。

在蕭思溫思索時,耶律屋質繼續說道:

“在伏牛山一戰後,吾本以為他會直接率軍北上,圖謀太原。

獵人在獵物受傷時,總會變得自大,並將目光放在眼前的獵物上,而忽略了旁處的危險。

那時吾已命休哥率一支精騎在邊境,等他一率軍北上,就能一舉斷他糧道。

但他並沒有,他反而派一位名為楊業的將領,在邊境探查我們的蹤跡。”

說完這些後,耶律屋質的眼睛不自覺的眯了起來。

“他是在將我們也當做獵物嗎?”

身為契丹元老,耶律屋質本身就是一位優秀的獵人。

看到耶律屋質眯起來的眼睛後,蕭思溫意識到,這是這位優秀的獵人,在心中籌謀著他的獵物。

“為契丹大業計。

吾不想看到,有一個統一的漢人王朝。

可惜陛下,不想大動刀兵。”

在多年好友面前,耶律屋質說出了他心中最深的想法。

契丹皇帝耶律璟近些年來,沉迷於打獵美酒,不理國事已久。

而耶律屋質作為當年擁立耶律璟的最大功臣,今雖僅為北院大王,然朝中的很多事務他都能決定。

見耶律屋質對南方的新興王朝“宋”起了興致,蕭思溫隨即進言道:

“我們不如派出一支使團,以通好的名義南下。

漢人有言,知己知彼。

藉著通好的名義,讓使團在中原得以探漢人虛實。”

聽完蕭思溫的進言後,耶律屋質思考片刻後便表示同意:

“就依你所言。

正好休哥,亦想一覽中原風光。”

耶律休哥?

蕭思溫記起他是契丹皇室中,一位難得的後起之秀。

耶律屋質,更曾當眾誇過他有公輔之才。

“那就讓韓匡嗣為正使,率使團南下汴京,以觀那中原虛實!”

見耶律屋質定下這事後,蕭思溫的嘴角露出笑意。

他不由想起了之前,他與蕭燕燕的約定。

大宋建隆元年七月二十三日,大宋太原郡王的婚禮,如期在紫宸殿中舉行。

依照禮制,趙德秀的婚禮應當在他的王府內舉辦。

然趙匡胤自有辦法。

在趙德秀婚禮舉行之前,就有大臣上書:

“萬乘之尊,不可輕離宮廷。”

“皇室嫡長,婚宴不可無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