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日的那場大火中,漢軍中還是有一些倖存者的。
而那些倖存者,大多是走在隊伍前方的漢將們。
哪怕這些漢將僥倖保住了性命,然他們中大部分人的心志,早已在昨日的煉獄慘景中被摧毀。
面對著昨日煉獄場景的締造者,諸位漢將哪能保持鎮定?
當趙德秀轉身將審視的目光望向他們時,漢將們都不敢迎上趙德秀的目光。
他們紛紛將頭低下,以示屈服之態。
這其中甚至包括了,一向驕橫的劉繼恩。
驕橫歸驕橫,劉繼恩還是怕死的。
然有一位漢將,對趙德秀審視的目光不躲不避,他的身體亦一直挺立在當場。
這位漢將正是劉繼業。
劉繼業的不屈,瞬間引起了趙德秀的注意。
五代亂世中,有骨氣的人可不多。
“你是劉繼業?”
每位漢將的臉上,都套著層厚厚的菸灰,這讓趙德秀根本無法從外貌上辨別人。
聽到趙德秀的詢問後,劉繼業鎮定答道:
“某正是!”
在趙德秀觀察劉繼業時,劉繼業又何嘗不在觀察他呢?
儘管現在他是趙德秀的階下囚,可就在不久之前,他亦曾想生擒過趙德秀。
而世事有趣的是,那日他欲設伏之地,也恰恰是這伏牛山。
這一番巧合,可稱的上一句“智者所見略同”。
到了這一刻,劉繼業已基本確定他會被解除兵權,定然是趙德秀在幕後設計的結果。
知道這一點後,劉繼業並未覺得趙德秀勝之不武。
兵者,詭道也,自古皆然。
趙德秀能想到用反間計來製造勝機,就說明他在謀略上技高一籌,劉繼業不是輸不起的人。
對於趙德秀這一月來的層層連環佈置,劉繼業是感到佩服的。
既有佩服之心,劉繼業看向趙德秀的目光中,多了幾分敬意。
劉繼業的果斷承認,讓趙德秀滿意的點了點頭。
趙德秀是在滿意,他沒看錯人。
點完頭後,趙德秀讓人將劉繼恩等人給帶下去。
待劉繼恩等人被帶走後,趙德秀找了個由頭開啟話題:
“王貴可是你的部下?”
昨日在受降數萬潰兵後,穿著將領服飾的王貴,很快就引起了宋軍的重點排查。
前世看過許多“楊家將”電視劇的趙德秀,對王貴的名字並不陌生。
然趙德秀並不確定,在當下王貴是否已成為劉繼業的親信。
因不確定這一點,趙德秀便將這件事暫時記在心中。
聽趙德秀提起王貴,劉繼業的嘴唇動了動。
劉繼業不知這時,趙德秀提起王貴的意圖。
但他想到了,最符合世之常情的一種可能。
一想到這,劉繼業忍不住開口道:
“慈不掌兵,兩軍對陣,死傷枕籍是常態。
某是敗軍之將,死不足惜。”
“然今大局已定,若潰兵已降,不止王貴,其他人還望將軍亦能手下留情。”
年紀輕輕,就能以外地人士的身份,在排外嚴重的北漢朝局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劉繼業的情商並不低。
劉繼業能看出趙德秀單獨留下他,是一種看重他的訊號。
既知道這一點,劉繼業自會認為趙德秀是想用“開釋王貴”一事來向自己施恩。
說完這番話後,劉繼業對著趙德秀微微一拜。
劉繼業的行為,讓趙德秀無奈地笑了一下。
趙德秀沒想到,他就是好奇一問,劉繼業竟能下意識想到殺降一事上。
他看起來很像嗜殺的人嗎?
可仔細想想,劉繼業有這反應,並不能怪他太敏感。
誰讓他們處在這五代亂世中呢?
殺降的示威效果上佳,是當世將領用來震懾敵人的常用手段。
收起心中的些許鬱悶,趙德秀看向劉繼業接著說道:
“你都自身難保,竟還能想著為眾多降兵求情。
我曾聽聞你愛兵如子,今日一看,果真如此。
放心,縱算沒有你的勸說,吾亦不會無端殺降。”
趙德秀的話,讓劉繼業心中長出了一口氣。
作為勝利者,趙德秀沒必要欺騙他。
“將軍仁德。”
當世能剋制住殺欲的將領是不多的。
對於劉繼業的誇讚聲,趙德秀並未作出回應。
趙德秀走在前方,並示意劉繼業跟上自己。
因呼延贊就在身後,趙德秀並不擔心背後會有威脅。
趙德秀的這一舉動,讓身後的呼延贊回憶起了某件往事。
那日在魏府內,趙德秀就是這麼引著呂端前往池塘旁的。
郡侯,看上他啦?
趙德秀領著劉繼業,來到伏牛山外的一處高坡上。
站在高坡上後,趙德秀問道。
“敢問將軍的志向是什麼?”
見趙德秀問起自身志向,劉繼業沉思一番後答道:
“於私則報知遇之恩,於公則討四方之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