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徐晨的話,村長搖搖頭走開了,自己也是昏了頭了,居然聽徐晨這個沒下過地的人胡說八道。
土根小聲道:“哥哥哎,打一口井就要七八兩,有的花費還更高,但能澆灌十幾畝地都是多的,村裡有3000多畝地,這要打多少井才能澆的完,有這個錢還不如買糧食,想辦法扛過這次旱災。”
徐晨聽到也撓撓頭,這個時代打一口井的成本這麼高嗎?出水量也太小了。我怎麼記得壓水井那個水是不斷絕的,小時候累哭了也沒等到沒水。
很快他反應過來了,雙方說的就根本不是一回事,他說的是壓水井,村長他們聽到的卻是村裡的那種老井。
於是他說道:“知道蜀中的自貢嗎,當地的鹽丁為了能出滷水,弄出來一種可以深入地下500丈的井,我說的就是這種井,直接打到水脈上,讓水噴出來灌溉土地,這樣的一口井應該可以澆個幾十上百畝地吧?”
徐晨也不敢確定,因為即便是壓水井也是很久以前的記憶了。
土根苦笑道:“人家那是鹽井,打出一口就是金礦,這種井我們哪裡用得起。”
徐晨道:“算了,和你說不清楚,等我打出一口井的時候,你就會知道這種壓水井的好處了。”
天啟5年,六月二十七日。
徐晨帶著最後的手稿和小五一起踏上了去米脂縣的方向。
這一路看到的景象讓徐晨憂心忡忡,道路兩旁的田地當中,都是忙碌挑水的農戶,此時他們全家老小竭盡全力的想要保住自己的口糧。
道路兩旁也時不時出現如同乞丐一般的流民,他們步履蹣跚的向著米脂縣方向走過去。
眼前的這一幕讓徐晨受到了極大的衝擊,餓殍遍地,人盡相食,這些文字記錄的歷史,第一次形成畫面衝擊著徐晨腦海。
他本想給點錢給這些流民,但卻被小五阻止。
“徐爺,您心善想要救他們一次,但米脂縣城外流民的數量已經破千了,您救不過來。被這些流民知道您身上有錢,只怕我們回不到縣城。您真想救人也有辦法。縣令聯合城裡的老爺們,籌集了五百石麥子,就在城東搭個施粥的鋪子,您可以買點小麥去城東施粥。”
這麼快就有上千流民,徐晨更加擔憂了,每個流民都是一顆火星,當他們彙集到千千萬萬的時候,就會引爆整個大明。
小五反而沒有太太的危機感了,他從小就生活在這種環境當中,災年他遇到太多了,陝西一向是一年豐收一年在中間有兩三個平年。
這些流民只要挖野菜,啃樹皮的,捱過幾個月就好,只要旱災過去了,他們自然會回到自己老家去。
他自然想不到陝西的乾旱會一年接著一年,最後乾旱最嚴重的那一年,整個北方糧食減產一半。
徐晨問小五道:“米脂縣糧食的價格如何?”
小五道:“去年的收成不好,糧食價格本就偏高,今年又鬧了旱災,麥粉的價格已經漲三成,一石麥粉要一兩三,小麥也要九錢銀子。”
不妙呀,夏收才過去了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漲了三成多的糧價,再過段時間只怕有錢都買不到糧食啊,要想辦法屯糧,把高家寨武裝起來。
高家寨距離米脂縣並不算太遠,兩人走了不到一個時辰,就看到了米脂縣城牆。米脂縣的城牆不高,比後世的一層樓稍微高一點,大概也就是4m多的樣子,縣城內部的面積也不算大,也就是幾條街道,幾個巷子,用這個世界的詞來說,標準的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