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

第7章 悄然而來的旱災

不過拿人手短,接下來的時間即便小五不催,徐晨也在奮力寫稿子,有時候甚至通宵達旦,連愛睡的懶覺也不睡了,早早的起來,在小五過來之前就能寫下上千字稿子。

畢竟他只是把自己腦海當中的東西搬運出來,不需要思考,只是毛筆字寫的太慢了,限制了他寫作的速度。

就這樣連趕了十日,《英雄記武侯篇》完成。

但在徐晨趕稿子的這段時間,高家寨村民臉色卻變得越來越難看了,這一個月白天的氣溫越來越高,但卻沒有下雨,甚至連小雨都沒有,村口的小溪水量已經減少了一半了,無數小魚在水坑當中跳躍,村裡的小孩歡呼的把這些魚抓起來,然後插上木棒燒烤。

但村裡的大人臉色卻是一日比一日難看,這連七月都沒有到,水位就下降了這麼多,到了八月眼前的這條小溪會徹底乾枯,到時候他們用什麼來澆地?

所有人都明白一場大旱就在眼前了,大家都在拼命救莊稼,但卻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田地被熾熱的太陽烤乾。

有村民甚至絕望了,乾脆不救田,一日只吃一頓稀粥,減少全家減少活動,想要靠這樣的方式硬抗過這場旱災。

徐晨是整個高家寨,甚至是整個米脂縣最後一個意識到旱災的人。畢竟後世他是一個城裡娃,旱災對他來說是很遙遠的事情。

在城市除非是太熱,要不然對他來說,不下雨的天就是好天氣,很多時候他都是看新聞才意識到自己家鄉已經乾旱大半年了。當他看到田地蔫巴巴的麥苗才意識到情況的嚴重性。

“這是怎麼回事,不是說崇禎元年,米脂才鬧旱災,這還差兩年時間。”徐晨難以理解眼前的情況了,他查到的資料明明沒有記錄幾年有旱災。

天啟五年六月,延安大風雪三月,濟南飛蝗蔽天,秋禾蕩盡。是年大飢,致人相食。

徐晨腦海當中好幾個資料都說延安六月飛雪,但他看著掛的高高的太陽和看不到一片雲彩的天空。

“網上的資料也騙人,現在外面的溫度最起碼有30多度,你說延安六月飛雪,你當這是演《後天》。”

這個時候徐晨才意識到自己也被腦海當中的資料欺騙了,原來天啟五年米脂就鬧旱災了,只是拖到了崇禎元年,農戶的存糧都吃光了,外面的野菜,草根,樹皮這些能吃的也被挖光了,農戶活不下去了,這才在崇禎元年爆發了,摧毀大明的農民起義。

高家寨可以說是他在這個世界的故鄉,他不能看著這些村民就這樣餓死,徐晨當即找到在踩水龍車的村長,他和土根兩人共同用力,但只有很少的水能到水渠當中。

徐晨走過去道:“這樣沒用的,到八月,清溪河肯定會乾枯。”

村長臉色嚴肅道:“即便吃了飯也會餓,那你是不是不吃飯,現在雖然乾旱,到了8月說不定會來雨,但如果麥苗死,雨來了也沒用。”

徐晨道:“要打井,這是村裡唯一的出路。”

即便後世,遇到旱災,北方的農田在基本上就是靠地下水來維持了,這個時代沒有工業化,即便是北方地下水的水位也比較淺。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