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

第13章 尋找志同道之人

米脂縣書鋪

徐晨帶著賀老六和他閨女一起回來,正好和東叔撞上了。這段時間徐晨忙,他也非常忙,忙著排版《英雄記武侯篇》,要盯著印刷廠,等他回到書鋪卻發現多了兩個人,繡娘擔心被東叔趕走,手中拿著掃把,不斷打掃,不敢有一絲停歇。

徐晨說了賀老六和他閨女的事情。

東叔嘆息道:“陝西每年賣身為奴者不可計數,光米脂縣就數以百計,晨哥兒又能救幾人。”

徐晨嘆息道:“能救一個算一個吧。”

雖然做了一件好事但他的內心依舊鬱悶,因為和秀娘交流之後,他知道在飄香院還有十幾和她差不多的女童,他能救一個秀娘,但救不了千千萬萬的秀娘,除非他掀桌子把飄香院徹底給拆了。

至於造明朝的反,他沒有心理負擔,只是現在的時機還沒有到,現在農戶還有一點存糧,大部分的農戶還能活下去,光米脂上千流民掀不起多大的浪花。

徐晨自己也要找志同道合之人,而這也是他同意加入詩會的原因,農戶流民是受到壓迫的人,他們最有意願改變大明的世道,但他們短視,沒有知識,缺乏組織,容易變成流寇,徐晨不想自己也變成李自成。

在這個時代有知識的還是讀書人,雖然他們是大明的受益者,但總是會有一些熱血還沒有涼的青年願意改變這個不公的世道,而徐晨就是想要在詩會當中找同志。

東叔道:“做事還需量力而為,汝施粥行為已經引起本土鄉紳不滿了,縣裡也打算停下施粥,汝有多少錢,能養的活這上千流民?”

徐晨做的事情是在打米脂縣士紳的臉,他們籌集了五百石的糧食,但施的粥光滑如鏡,碗底下有幾麥子都能數的清楚,而徐晨的粥冷卻之後能做到插筷不倒,本來他們是想賺點名聲的,現在全變成了罵名了。

二就是他們也擔心流民在米脂縣彙集,本來這些流民在米脂吃了幾頓米粥之後,抓完了野外的野獸,啃光了樹皮草根,為了活下去也會向南繼續遷移,但現在因為徐晨施粥,流民全部待在城外,還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了,這就是在米脂縣人為製造危機了。

誰都知道徐晨一個人施粥是不可能養活上千人的,徐晨停下來之後,升米恩,鬥米仇的道理他們還是懂的,吃多了稠粥的流民還願意吃他們的粥,這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要是這些流民不滿,變成盜賊會禍害鄉里,要是造反圍攻縣城,即便是失敗了,對米脂縣官吏也是一個重大的事故。

所以徐晨的所作所為是損害了米脂縣官紳的利益的。

徐晨道:“侄兒已經想到解決米脂流民之道。”

東叔不相通道:“此事可不得枉語。”

徐晨道:“侄兒是江南人,家中一起購買過大型紡紗車,能以此紡20紗錠,侄兒打算在米脂建立一個大型紡紗廠,就招攬這些流民為工匠。”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