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紗車能僱幾個人,這可是上千流民。”東叔瞭然的點點頭,徐晨身形,一身的學問就不是等閒家族培養出來的,他早就猜測徐晨出自江南的豪族,甚至很有可能是松江府徐閣老的族人。
他和徐晨交流的時候就發現,對各種典籍信手拈來,對朝廷內部的事務,政策和人員的變動比他還熟悉,這必定是祖上為官,而且是為高官才能這麼熟悉朝廷的政務。
他面徐晨如螢火面對皓月一般,有一種自己被碾壓之感,他現在有點理解徐庶面對諸葛亮時的無奈。
徐晨道:“蘇州、松江等地已經出現了幾百人的大型紡織廠,侄兒這個更大一些,但競爭卻沒有江南激烈,可以養得活這些流民。”
透過和這些流民的交流,徐晨發現他們可以說是失業了,而後他改變思路,想到了可以讓流民變成工匠,給他們找一條出路。
而這段時間徐晨還真想了很多安置這些流民的產業,像挖煤礦,製造蜂窩煤,壟斷整個米脂縣的燃料市場,也給米脂縣自然環境減輕一些壓力,還有建設一個鋼鐵廠,等起義的時候正好變成兵工廠,還有想要帶領這些流民屯墾,暗中練兵,囤積糧草。
但這些花費的錢財太多了,根本不是徐晨能承受的,最後他想到了紡織業,投資少,見效快,利潤高,競爭壓力低,而且紡織廠賺的錢,他可以擴大生產,用紡織業賺的錢建設鋼鐵廠,屯田,修整水利設施。
最後他考察了米脂紡織業的現狀,局面對他非常有利,米脂乃至整個陝西還處於男耕女織的小農社會狀態當中,像江南地區那種幾百人的紡織廠,在這裡是沒有的,因為小農經濟沒有被破壞,就沒有條件出現這樣的大型手工業紡織廠,而江南還是靠海外市場發展情況的。
而且徐晨還找到了新的藍海市場,大明朝可能是棉,麻,絲綢等紡織業太發達,尤其是棉紡業,壓制了羊毛紡織業的發展,總之徐晨在米脂沒有看到過羊毛布,羊毛毯子,羊皮襖子倒是隨處可見。
所以他的紡織廠可以紡羊毛線,而後教米脂百姓打毛衣,而此時大明處於小冰河時期,北方百姓天然需要廉價的保暖物品,她們可以購買幾團毛線,為自己家人打造毛衣。
還可以紡織羊毛布,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透氣性和彈性。它通常用於製作衣物,如外套、大衣、褲子、裙子、襯衫等。
由於這個行業幾乎沒有人進入,徐晨在短時間內是沒有競爭對手的,憑北方龐大的市場,養上千流民是綽綽有餘的。
這幾天徐晨已經在回憶珍妮紡紗車的圖紙和影片,感謝up主的科普,這麼偏僻的影片他居然有印象。
東叔點頭道:“汝在米脂也應當置辦產業,不過晨哥兒最好考個功名,如此才好融入士林。”
徐晨點頭,他知道這是東叔的好意,但他卻不打算考科舉,有這時間,他還不如多賺點錢,多練兩個兵,為將來早做打算。
求收藏,求舉薦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