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

第107章 養寇自重與層層挪用

天啟六年(公元 1626年)十一月三日。

榆林鎮總兵衙門內,氣氛略顯凝重又夾雜著幾分躁動。榆林鎮總兵官杜文煥,召集了榆林守備以上的高階軍官,同時還邀請了延綏巡撫以及榆林衛鎮守太監前來議事。

議事廳裡,明軍的各位守備們早早就到了,彼此之間正小聲地八卦著各種訊息。

建安堡守備張成滿臉好奇,湊近身旁的人,壓低聲音說道:“聽說趙保國栽了大跟頭,連幾百亂民都沒打贏,這事兒是真的嗎?”他所在的地盤離河魚堡較遠,對於這件事,只是道聽途說,心中半信半疑。在他想來,幾百個亂民怎麼可能打得過趙保國那上百家丁呢?上百全副武裝的家丁足夠擊潰一個草原萬人的大部落,可又覺得這傳言既然能傳出來,想必不會毫無根據。

歸德堡守備尤世辛嘴角帶著一絲興災樂禍的笑意,接話道:“何止是沒打贏啊,他連自己的老巢都被這些亂民給攻佔了,到現在生死都還不明呢!”

“我知道這事兒的詳細情況!”另一個守備迫不及待地說道,“亂民的首領叫徐晨,還真有點領兵打仗的本事。他把趙保國的家丁打得落花流水,然後又巧妙地蠱惑那些軍戶。

你們也都清楚,下面的軍戶都三年沒發糧餉了,心裡早就憋了一肚子火,被那徐晨一煽動,直接就倒戈了。在這些軍戶的帶領下,河魚堡一天都沒能扛住就被攻破了。”

“這個徐晨還挺有心機,沒直接殺了老趙,只是把他關了起來,估計是想以此來迷惑我們。但他也不想想,這麼大的事兒,怎麼可能瞞得住?

賀人俊都被徐晨給砍了,賀人龍這段時間天天跑到總兵府求援。但咱們榆林衛現在是個什麼狀況,要錢沒錢,要糧沒糧,拿什麼出兵去滅匪。

守備張傑雙眉緊鎖,滿臉憂色說道:“這軍餉早該發下去了啊!再這麼拖著,底下的兄弟們怕是要徹底亂套了。某可實在不敢帶兵去奪回河魚堡,就怕到時候背後冷不丁捱上士兵的黑槍,那可就冤枉死了!”

眾人聽了,皆是無奈地嘆氣,他們心裡都清楚,這軍餉之事已經成了榆林衛上下的一顆定時炸彈。

努爾哈赤造反,朝廷用盡全部的力量都沒摁住這股叛軍,甚至遼東戰場上朝廷節節敗退,國庫也給打空了,從天啟4年開始,榆林衛就斷絕軍餉了。

去年,魏忠賢在朝堂上掀起狂風巨浪,對東林黨展開了全面打擊。待局勢穩定後,今年他更是與各方勢力周旋妥當,將大明的朝政大權牢牢握在手中。

魏忠賢此人,雖非善類,但畢竟是從底層摸爬滾打上來的,深知士兵們的疾苦。他心裡明白,三年不發糧餉,那軍隊必然會生出大亂子。

今年三月末,魏忠賢便開始有所動作,他派出自己的心腹太監前往各鎮,取代原本的鎮守太監。這其中,榆林衛也在他的關注範圍內,上頭特意撥下了 100萬兩的欠餉。按照以往戶部撥款的慣例,這筆錢從戶部撥出,就要漂沒三成。不過這次,因魏公公格外重視,戶部也得給這位“九千歲”幾分面子,所以只是稍微克扣了一成。

五月,鎮守太監魏翔帶著 90萬兩餉銀來到了榆林衛。這訊息一傳開,榆林衛從上到下,無論是總兵參將,還是底層的小兵,無不翹首以盼,就等著這筆餉銀能早日發到自己手中,解一解多年的困苦。

然而,事情並未如眾人所願那般順利發展。鎮守太監魏翔途徑山西的時候,當地頗有勢力的商幫范家找上門來,請求借 50萬兩銀子,期限三個月,並承諾三個月後歸還時額外奉上 5萬兩利錢。

魏翔心想,反正這些大頭兵都已經等了三年了,也不差這三個月,便答應了下來,如此一來,原本該發放的軍餉便又沒了下文。

但這還只是個開始。延綏巡撫朱童蒙,雖說已經官至正三品,但此人野心勃勃,還想著進步。在天啟六年這個節骨眼上,能決定三品高官仕途走向的,無疑就是大明權傾朝野的“九千歲”魏忠賢了。

朱童蒙心裡清楚,若想獲得魏忠賢的青睞,必須得表示自己有投靠廠公的想法。

正好六月開始,大明各地都開始為魏忠賢建立生祠。這讓他看到了機會,思來想去,他找到了鎮守太監魏翔,兩人一番密談後,想出了一個討好魏忠賢的法子——在榆林外為魏公公建生祠。

而且他們可不是打算隨便建個小廟敷衍了事,而是要建得高檔大氣、金碧輝煌,要讓魏忠賢看到他們的誠意和用心。

可如此大規模、高規格的工程,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就能搞定的,榆林衛欠餉都三年了,府庫空的都能餓死耗子了,哪來的錢去修生祠。

於是他也盯上了本就不多的餉銀了,挪用一番為榆林衛上下表示對九千歲的忠心。

苦一苦軍戶,罵名他來擔著。

與此同時,鎮守太監魏翔也有自己的盤算。此時大明各地都在爭先恐後地給自己乾爹建立生祠,乾爹或許記不住哪個地方給自己建了生祠,但肯定能清楚地知道哪個地方沒建。像他們這種鎮守太監,在朝中本就根基不穩,全靠著魏忠賢這棵大樹才能站穩腳跟,自然是更加不敢落於人後。

於是,從六月開始,整個榆林衛在魏翔和朱蒙同的帶領下,陷入了一場為魏忠賢建生祠的狂熱之中。短短時間內,大大小小竟建了 30座生祠。其中在榆林衛中心位置建的那座最大,佔地超過了 10畝,修建得金碧輝煌,單單這一座廟宇,就耗費了 10萬兩白銀。

而這些軍官、官員、太監們建廟所需的錢財,自然不可能自掏腰包。他們明目張膽地挪用了各地的軍餉和稅賦。就這樣,魏翔帶來的 90萬兩軍餉,經過這一系列的借款、挪用,如今留在手中的,已然所剩無幾。

榆林衛計程車兵們依舊在苦苦等待著那本應屬於他們的軍餉,但錢卻基本上花光了,這事情下面不知道,但他們這些人卻是一清二楚。

“我等能有什麼法子?上頭一直不發糧餉,難道還讓咱們自己掏腰包發給那些軍戶不成?這沒道理啊!這天下終究是老朱家的,又不是咱們的。”一位遊擊將軍忍不住發著牢騷,語氣中滿是無奈與憤懣。

“估計這次召集咱們,就是要說補發糧餉的事兒了。這都拖了小半年啦,也該發了吧。要是再這麼拖下去,只怕整個榆林鎮都得亂成一鍋粥。”另一位副將皺著眉頭,憂心忡忡地說道。

這時,安寧堡守備劉傑卻突然冷笑一聲,開口道:“依我看吶,這未必不是件好事。你們瞧瞧,這些年朝廷是怎麼對待咱們的?糧餉說不發就不發,咱們在朝廷眼裡,簡直就跟空氣沒啥兩樣。

為啥會這樣?還不是因為榆林衛一直太平無事,朝廷早就把咱們給忘到九霄雲外去咯!”

“還是李總兵高明啊,懂得養寇自重。就看看遼東鎮,被養得多肥實。朝廷每年幾百萬兩銀子、上百萬石糧餉地往那兒撥。聽說現在遼鎮的千戶都能養三百家丁,再瞧瞧咱們榆林鎮,窮得就跟叫花子似的。朝廷哪怕丟兩個銀錢,都捨不得給咱們。”

“哼,要是咱們這兒的徐晨也像努爾哈赤那樣起事,咱們還會像現在這般窮困潦倒嗎?只怕到時候朝廷每年也得給咱們撥個幾百萬兩銀子,好好安撫咱們咯!”有人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