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魚堡忙於秋收的時節,高家寨同樣沉浸在一片繁忙熱鬧的秋收氛圍之中。
這一天,抗旱會各村的村長紛紛來到高家寨,準備觀摩這裡新糧食的收穫情況。
只見一位村長伸手掰下一顆碩大的莊稼遲疑道:“這就是玉米?”他將玉米拿在手中反覆掂量,臉上滿是驚訝之色:“乖乖,這一個怕有一斤重吧!照這密度,這一畝地最起碼能有 300斤吶!”
這些村長可都是莊稼地裡的老把式了,憑藉多年的經驗,只需看看玉米的種植密度,再瞧瞧這幾分地的收成,心裡就能大致估算出畝產。
當他們自己估算的產量也差不多是 300斤時,都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斷。畢竟,這樣的產能,他們也只是在聽聞江南那肥沃土地的產出時才有所耳聞。
“300斤!”四周的村民聽聞,頓時一片驚呼。要知道,種植玉米的這片土地,算不得多麼肥沃,可這糧食的產量,竟然比村裡最好的田地種出的麥子還要高,足足是普通田地產量的一倍有餘。
“這玩意不僅抗旱,產量還這麼高,種了這東西,往後咱可就不用再餓肚子。”一位村民手捧著一根玉米棒子,笑得合不攏嘴,興奮地說道。
“玉米這名字起得真好啊,你瞧這顆粒,晶瑩剔透的,可不就跟黃玉一樣嘛!”四周的村長拿著玉米,讚不絕口。對於他們這些靠土地吃飯的莊稼人來說,產量高就是最大的優點,這玉米簡直就是農家最珍貴的寶物。
劉永在一旁微笑著說道:“這還只是玉米這一種,後面還有土豆和紅薯兩種作物,先生說啊,這兩種作物的產量更高!”
原本,徐晨是打算親自來參與玉米、土豆和紅薯這三種作物的收割的。無奈河魚堡那邊的事情緊急且重要,一旦將河魚堡的事務理順,大同社便能擁有上千精銳力量。在這危機四伏的時刻,這股武力對大同社而言至關重要,徐晨實在無法脫身,只好安排劉永前來視察這些新作物的種植與收成情況。
幾乎整個村子的人都圍聚在這裡,觀看新作物的收成。再加上上百位村長的到來,眾人齊心協力,很快就收割了 10餘畝地。
每收割完一畝,大家都會用秤仔細稱量。結果令人驚喜不已,這些玉米產量最低的都有 320多斤,最高的那一畝,竟然將將突破了 400斤!如此高的產量,讓村民們驚得連連咋舌,他們這輩子都沒見過產量這麼高的糧食。
接下來土豆和紅薯的收割,更是讓村民們興奮得近乎瘋狂。他們從土裡挖出一個個灰不溜秋的土豆,迫不及待地用秤稱起來,那數字顯示竟然是 430斤!
“畝產都達到三石了,就算是江南的土地,只怕也就這樣了吧!”
“怎麼可能會有這麼高的產量?”即便親眼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收成,大家還是覺得難以置信。430斤,這是什麼概念?相當於普通田地 3到 4倍的產量啊!更何況,這還是在今年小旱的情況下取得的成績。要是在平常年份,突破 500斤那還不是輕輕鬆鬆的事。
這下,四周的村民徹底沸騰了,根本不需要旁人催促,大家自發地投入到挖掘土豆和紅薯的工作中。最終統計得出,土豆的平均產量穩定在 420斤,而紅薯的產量更是高得讓人不敢相信——550斤!這個數字,哪怕是農戶們在夢裡,都不敢想象能有這麼高。
劉永看著熱鬧的場景,笑著說道:“來,大家把這三種作物都做上一些,讓大夥都嚐嚐鮮。”徐晨之前曾將這三種作物做給劉永他們品嚐過,所以劉永知道烹飪的方法,而且這些做法本就沒有太多複雜的技術難度。
眾人很快便忙活起來,先是煮了一大鍋玉米,又磨了一些玉米麵,煮了一大鍋玉米粥。土豆和紅薯也各烤了一些,不一會兒,滿滿一桌全是這三種新作物做成的美食。
而後,所有村民都興致勃勃地圍坐過來,準備品嚐。不少人先看向劉永,等著他帶頭。劉永心裡明白,自己要是不吃,這些村長怕是都不敢動筷子。
於是,他大大方方地先拿起一根煮玉米,大口大口地將上面的玉米粒啃得乾乾淨淨,接著又掰了一個烤紅薯和烤土豆。
“真香啊,這作物味道真是不錯!”
“哎呀,居然是甜的!”吃到紅薯的村民們,眼睛瞬間亮了起來。在這個物資相對匱乏的時代,能吃到甜的東西可太不容易了。
劉永笑著提醒道:“吃多了紅薯會反酸,還容易放屁哦。”
村民們滿不在乎地擺擺手:“能吃上這麼好吃的糧食,就算多放幾個屁,俺也心甘情願!”
上百號人,每個人都嚐了兩三口,轉眼間,桌上的新糧食就被吃得一乾二淨。透過這一番品嚐,所有人對這三種新糧食有了實實在在的認識:味道可口,產量還如此驚人,簡直就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好作物。
這時,杜家溝村長率先開口:“先生,您可得給我們村留 1000斤做種子啊,最好能派一位先生去我們村,教教大夥怎麼種這新作物。”
杜家溝村長這一開口就要 1000斤,可把其他村長給急壞了。要知道,這三種糧食總共種植面積還不到百畝,這麼分下去,到自己村子怕是所剩無幾了。
郭興莊村長連忙接上:“俺們村可比杜家溝窮多了,更需要這種高產的作物啊!還請劉主簿也給俺們村留 1000斤新糧食當種子。”
“俺村也要 1000斤種子!”一時間,一場激烈的新種糧爭奪戰就此拉開帷幕。各村村長紛紛使出渾身解數,互相揭短,你一言我一語,甚至有人激動得破口大罵,現場那叫一個熱鬧非凡。
劉永見狀,趕忙抬手示意大家安靜:“大家都先聽我說幾句。種子呢,每個村都會有。但這畢竟是新作物,大家都沒什麼種植經驗。要是一不小心種砸了,絕收了,那原本的好事可就變成大禍事了。”
他頓了頓,接著說道:“社長已經有安排了,每個村種幾十畝,每家就種個一畝地。這樣一來,既能積累種植經驗,就算萬一哪塊地絕收了,對各家各戶來說,也不至於造成太大的損失。而且每個村都能分到種子,也能最快地推廣這些新糧食。”
幾個村長聽了,仔細琢磨一番,覺得確實有道理。畢竟,目前也就高家寨這三個村子有種植這三種新糧食的經驗,要是一下子全改種新糧食,萬一因為沒掌握好種植方法,把這些珍貴的糧食種死了,那可真是釀成滔天大禍。每家種上一畝地,慢慢積累經驗,倒不失為一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
於是,各村村長紛紛購買了幾百斤種子,準備帶回去好好種植。
安排好新糧種植的相關事宜後,劉永望向自己家的方向,微微嘆了口氣,喃喃自語道:“希望父親不要太生氣吧。”
話剛出口,又覺得不太可能,苦笑著搖了搖頭:“唉,不打斷我的腿就算是萬幸了。”
其實,他此次來到高家寨,一方面是為了視察新作物的產能情況,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機會避開家裡的一些麻煩事。
米脂城內,劉家乃是當之無愧的首富。然而,多年來,劉家每年所繳納的稅賦卻少得可憐。
據劉永所知,他父親情願花幾百兩賄賂歷代的縣令,也不願意交那幾百石的稅,他家的田賦,哪怕是加上賄賂官員的錢,也從未超過一成。
可如今,大同社推行新的稅收政策,稅率一下增加了三倍,而且還要追繳過去五年的田賦。劉永心裡清楚,這事兒要是讓父親知道了,只怕自己真得被追著滿街跑。
但此次徵稅對於大同社而言,卻是生死攸關的大事。不管是提高稅率,還是追繳過往五年的田賦,這都是全體大同社成員經過深思熟慮後一致認可的決策,劉永自己對此也是認可,不能徵集到這些稅款,大同社就沒有足夠的錢糧來練兵,不能練出精兵,大同社就會處於危險當中。
這種關乎大同社生死的大事,沒有人敢拉後腿,所以為了避免影響徵稅工作的順利進行,他也只能暫時躲在鄉下,眼不見為淨。
與此同時,米脂的劉府大院,胡益堂前來拜訪,稱是要與劉家主事商議秋收稅務的相關事宜。
劉府的管家向來人展現出了十足的客氣,笑容滿面地將胡益堂迎進大廳,隨後恭敬地奉上茶水。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