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

第103章 河魚堡軍戶歸心

徐晨目光堅定地環顧四周,語氣沉穩有力:“沒錯,一戶50畝!這土地本就是你們用汗水和鮮血守護的,本就該屬於你們。

這分地之事刻不容緩,田裡的麥子可不會等人。一旦確定哪個人分到哪塊土地,那土地上的麥子自然也歸你們所有。秋收迫在眉睫,大家早一日分完田,就能早一日收割麥子,莫要誤了農時!”

“先生萬歲!”

“先生萬歲!”

剎那間,校場爆發出如雷般的歡呼。士兵們的情緒被徹底點燃,歡呼聲此起彼伏,經久不息。

對於他們來說,40兩銀子雖不是小數目,可與這50畝土地相比,實在是遠遠不及。銀子總有花完的一天,但這50畝土地,卻如同家族延續的根基,能讓他們的子孫後代衣食無憂,延續百年的生計。

臺下的張獻忠對著身旁的小弟們感慨道:“俺老張活了大半輩子,還從未真正服過什麼人。可今日,對大同社的這位徐先生,俺是徹徹底底地心服口服。幾萬兩銀子,人家說散就散;價值幾十萬的土地,也是說分就分。這般氣魄,這樣的胸襟,再看看榆林衛那些所謂的將門,整日裡蠅營狗苟,簡直雲泥之別。依俺看,這位徐先生必定是能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俺老張決定了,從此追隨他,說不定還能搏個封妻廕子的前程!”

“俺們自然是追隨大哥您的!”劉祥毫不猶豫地回應道,眼神中透著堅定與忠誠。

艾進忠也跟著笑道:“嘿,這次不僅發了40兩銀子,還能分到價值200兩銀子的土地。俺以前從沒想過,自己這條爛命居然能這麼值錢。這時候不把命賣給徐先生,難道還賣給那連糧餉都剋扣不發的朝廷?大哥您跟著徐先生,俺就緊緊跟在大哥身後,咱們一起努力,爭取封妻廕子!”

接下來的幾天,徐晨帶著大同社的成員們,在河魚堡四周忙碌地劃分著田地。整個過程竟出人意料地順利。

原本河魚堡八成的土地都掌握在趙寶國以及那些百戶和他們家丁手中,而餘下不到兩成的土地才歸屬於那些軍戶。平日裡,這些軍戶為了生計,大多還不得不佃種趙寶國等軍官的土地,勉強維持生活。

如今,一下子多出近5萬畝土地可供分配,這對於軍戶們來說,無疑是一場巨大的驚喜。平日裡那些因為生活瑣事產生的小矛盾,此刻在這巨大的利益面前,都變得微不足道。大家一門心思都撲在如何儘快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和土地上即將成熟的麥子上。

眾人齊心協力,忙碌了整整三天時間。終於,河魚堡的每一塊土地都重新有了新的主人。然而,所有人都還來不及細細品味得到土地的喜悅,便紛紛帶著全家老小,迫不及待地奔向自家的田地,開始緊張地收割麥子。

徐晨見此情景,心中滿是欣慰。他立刻命人從鋼鐵廠調來了3000把鋒利的鐮刀,還有20臺嶄新的打穀機,送到軍戶們手中,全力幫助他們收割麥子,確保這場關乎生計的秋收能夠順利完成。

天啟六年(公元 1626年)九月二十三日,秋高氣爽,天空萬里無雲。河魚堡的軍戶們正忙碌在廣袤的田地裡,一片熱火朝天的勞作景象。徐晨帶著護衛隊的成員穿梭其中,他們正熱心地幫助那些家中勞動力稀缺的軍戶收割糧食。

徐晨手中的鐮刀嶄新發亮,在陽光下閃爍著寒光。只見他動作嫻熟,每一次揮舞,都精準而有力,鐮刀所過之處,三尺範圍內的麥子齊刷刷地倒下,那利落的收割動作,儼然就是一位經驗老到的老農。

來到這個世界已然兩年有餘,徐晨大半的時間都與田地緊密相連。豐富的實踐積累,再加上他前世所學的理論知識,如今的他,已然稱得上是一位頗有造詣的農學家。他精心撰寫的《農經》,更是成為了大同社的農業寶典,社裡的每一位成員都將其奉為圭臬,認真學習。

這部《農經》內容詳實,涵蓋廣泛,都是純乾貨。從各類農家肥的巧妙調配,到火炕孵雞的精細技巧;從蚯蚓養殖的門道,到青儲飼料的製作方法,甚至還有人工授精等後世先進的農業技術——只要是在這個時代具備技術條件能夠實踐的,徐晨都毫無保留地寫進了書中,讓大同社的成員們學習借鑑。

雖然短期內,大規模的顯著改變尚未顯現,但在這兩年間,抗旱社下屬的各個村莊,已然發生了一些令人欣喜的變化。各種家禽的數量明顯增多,養羊的規模更是擴大了一倍。由於原本的基數較低,抗旱會下屬各村的收入增長幅度頗為可觀。

徐晨身旁的高小四熱得滿頭大汗,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滾落,浸溼了他的衣衫。他忍不住小聲抱怨道:“晨哥兒,您在高家寨的時候都沒怎麼下過田,如今倒好,跑到河魚堡來給人家割麥子,這叫啥事兒啊!”

大壯直起身子,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隨即瞪了高小四一眼,沒好氣地說道:“有啥好抱怨的?晨哥兒現在做的可是大事!你要是真覺得給人家割麥子虧了,那你就回村去收自家的麥子唄!別在這兒瞎嘟囔。”

高小四嘿嘿一笑,撓了撓頭道:“俺哪能走啊,俺走了,誰來保護晨哥兒呀!”

自從上次大戰過後,徐晨身邊便有了一支五十人的護衛隊。這些隊員都是高家寨的青壯年,是他的子弟兵。

徐晨停下手中的動作,直起腰來,微笑著說道:“想當初我剛到高家寨的時候,年輕不懂事,還不明白農業乃是根本的道理。如今經歷了這麼多,我算是徹底明白了。抗旱會從成立到現在,所做的一切努力,不就是為了讓大家能多收穫幾斤糧食,過上好日子嘛!”

眾人聽了徐晨這番話,都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後又埋頭繼續勞作。

不知不覺,日上三竿,陽光變得越發毒辣,熾熱的陽光烘烤著大地,連樹上的知了聲都顯得有氣無力,沉悶得讓人心裡發慌。

徐晨他們實在難耐這酷熱,便躲到了樹蔭下休息。這時,一位老農帶著他的兒子,提著一籃子飯食,緩緩朝徐晨走來。老農走到近前,微微躬身,一臉誠懇地說道:“先生,您別嫌棄某家準備的這些粗茶淡飯。”

徐晨連忙起身相迎,微笑著說道:“老人家客氣了,快請坐。”

只見籃子裡放著一些麵餅,還特意煮了幾個雞蛋,另外還有一碟鹹菜。雖然算不上豐盛,但在這個時節,顯然是老農特意精心準備用來招待他們的。

徐晨毫不做作,拿起麵餅便吃了起來,一邊吃還一邊稱讚:“嗯,這麵餅味道真好。”

老人家見徐晨吃得津津有味,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隨後,兩人便拉起了家常,主要是老人家在講述,徐晨在一旁認真傾聽。

老人家這一生,過得頗為坎坷。他共育有三子三女,然而在這個動盪的年代,生存本就艱難,最終只有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順利活到了成年。可命運並未就此放過他,大兒子不幸戰死沙場,只留下了一個年幼的孫子。小兒子如今成了家裡的頂樑柱,可家中的光景卻是每況愈下。老人家回憶道,自己成年的時候,家中尚有 12畝土地,可等到小兒子成年,家裡的土地卻一畝不剩,如今只能靠著佃種趙寶國的田地,再加上時不時發的那點微薄軍餉勉強維持生計。

家裡還有三個孫子和一個孫女,在徐晨來到這裡之前,一家人眼看著都要揭不開鍋了。說到這兒,老人家的眼中泛起了淚花,但很快又轉為激動,聲音微微顫抖地說道:“不過現在可好了,託先生的福,俺家分得了 50畝土地,俺家的香火這下總算是可以延續下去了!”

說完,老人家轉過頭,看著自己的兒子劉祥,語重心長地說道:“祥哥兒,徐先生可是咱們家的大恩人吶!你一定要跟著先生好好幹,千萬不可偷奸耍滑,要不然爹也饒不了你。”

而後他指著眼前的土地道:“家裡分的地,爹會用心照看好,絕不會再少一畝。”

劉祥趕忙點頭,態度堅決地說道:“爹您放心,俺一定會跟著徐先生好好幹,絕不讓您失望!”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