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從西北再造天下

第89章 勞動最光榮與團結有力量

“好!”眾人齊聲歡呼。

天啟五年(公元 1625年),十月二十五日,三川莊外。

昔日徐晨所到的那處葫蘆谷,此刻已然紅旗招展,人頭攢動,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前來此地的青壯們個個精神抖擻,整齊列隊。

徐晨環顧眾人,高聲道:“古有愚公移山之壯舉,今日吾等在此,便是要攔河成湖,解家鄉乾旱之困。吾期望後世之人提及我米脂時,亦能留下一段‘米脂攔湖’的佳話。好,此刻開工!”

“開工!”上千青壯的呼喊聲在山谷間久久迴盪。

徐晨隨即將前來築壩的青壯勞力,簡單分為挖掘、運輸、築壩三大隊,其下再設中隊、小隊,搭建起一套簡易的管理體系。而後眾人各司其職,分工合作,現場一片忙碌景象。

徐晨亦留在工地之上,拿起鐵鍬,親自挖土勞作。

說起來,在未到這方世界之前,他所擔任過的最大官職,不過是個副班長罷了。既無多少領導經驗,亦未曾展現出何等卓越的領導才能。那段時光留給他的唯一領導心得,或許便是以身作則,戰士們做何事,他便一同做何事。

“滴滴滴!”休息時間到。

勞累的青壯紛紛找地方坐下休息。

而徐晨的四周則圍著一圈好奇的青壯,一起挖過土,扛過鍬,眾人也沒有最開始那麼緊張了。

一人好奇道:“會長,您這麼大的官,怎麼一樣和我們做勞累的事情?”

徐晨笑道:“雖然勞累,但現在做的事情最光榮。”

“光榮?”

徐晨笑道:“勞動最光榮,而且我們現在做的事情還是為子孫後代謀福利,今天這個水渠建好了,以後我們的子孫後代就能多吃兩口飽飯,這難道不是光榮的事情嗎?”

青壯笑道:“會長您不愧是讀書人,說話就是好聽。”

其他青壯也一副焉有榮焉的模樣。

而後徐晨笑道:“做事不唱歌,沒有效率,來,我教你們唱一首歌,等會兒大家邊做事邊唱,我唱一句,你們跟著唱一句。”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四周的青壯也跟著徐晨唱,雖然音調不準,但卻充滿著陽剛之氣。

“團結就是力量。”

“團結就是力量。”

“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這力量是鐵,這力量是鋼~~~”

這首歌本就淺顯易懂,青壯們唱起來也覺得自己心中有力,手上有勁,很快這首歌便傳遍了整個工地。

天啟五年(公元 1625年),十月二十七日,米脂劉府之內。

劉思遠瞅著自家兒子,語帶譏諷道:“喲,難得啊,你這大忙人竟還捨得回這趟家。”

自劉永當上大同工業區主事之後,回家的次數那是愈發稀少。起初,劉思遠還滿心欣慰,覺著自家兒子終是能踏實做事了。

可如今,尤其是上次大同社鬧得他們劉家平白損失了好幾千石糧食,他心裡那不滿的情緒便如野草般瘋長。

劉永臉上掛著笑,趕忙應道:“父親,此番我可是給家裡帶來一樁大好事。咱社長在三川莊修築水壩,為此招募了上千青壯勞力。父親您是沒瞧見那場面,當真是人山人海,彩旗飄飄,鑼鼓喧天,鞭炮琴。眾人團結一心,如此勁頭之下,這水壩一旦建成,咱家在清溪河的那幾千畝田地,往後便再也不用擔心鬧旱災啦。”

劉思遠面上帶著幾分欣喜,又夾雜著些許驚訝之色道:“你們那個社長,還真是個能折騰的人物。這才短短三個月時間,也不知折騰出多少事兒來了。不過話說回來,此舉倒確實是為咱米脂做了一件大好事。”

劉永賠笑道:“父親,您有所不知,清溪河沿岸這十四村,不僅出了上千青壯去做工,就連做飯燒水都得有人幫忙,那些老人也都忙著編竹筐送往工地使用呢。咱劉家身為本地大戶,總不好什麼都不出吧。”

劉思遠聽聞此言,頓時神色一肅,目光看向劉永道:“這水壩又不是為父讓你們去修築的。”

劉永忙道:“父親,咱社長可是有言在先,這修築水壩一事,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那些既不出錢又不出力的,往後可就沒資格享用這水壩帶來的好處嘍。如今父親若是不出些錢糧,往後怕是隻能花錢買水來澆灌田地啦。”

劉思遠哼了一聲,氣道:“你們這大同社,還真是霸道得很吶!竟還幹起這等水路打劫的勾當,被你們大同社這樣敲詐下去,家裡也沒有多少餘糧。”

劉永道:“父親,話可不能這樣說,這水壩是大同社建的,沒出力的自然沒資格享受其好處,而且我們要的也不多,家裡只要拿出兩百石糧食就夠了,這對咱家來說又算不到大的數字。而且家裡有多少糧食孩兒還能不知道,您只是把那些陳糧都賣給我們大同社,新鮮的糧食不剛剛入倉,哪裡會沒有糧?”

“反正孩兒已經通知你了,現在不出錢,以後就出錢買水吧。”

最後劉思遠還是無奈的拿出了200石糧食讓劉永帶走。

追讀都是騙人的嗎?明明有800多,結果到現在只有200多的訂閱,連500保底都上不了啊,就想看的各位讀者趕快訂閱啊!本人的心都快涼透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