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十二年(1636年)七月二十日,金陵城,文華殿。
往日匆忙的官員,此刻他們也顯得有些慌亂,整個南明上下他們是訊息最靈通的人之一,自然知道此次大同軍南下決心之大。
揚州的糧食堆積如山,各種火炮,火槍塞滿了揚州的武庫,南陽府,漢中府也傳來相同的訊息。
此次大同軍南下規模之大,要超過5年前進攻關中之時,根據這些物質判斷軍隊數量,是當年中原之戰了兩倍以上,朝廷要扛不住這一波進攻,大明就真徹底滅亡了。
而朝廷能不能扛得住大同社,他們是最清楚,南明朝廷的軍事實力遠遠不如當年的朝廷,而現在大同社的實力卻比當年還要強大兩倍,哪怕做最簡單的加法計算,他們也知道,這次朝廷大機率是扛不住了,所以他們才無比惶恐。
“子瑜!本官的奏章在哪?“內閣次輔文震孟突然在自己的值房高聲喝問。
連喊數聲無人應答,一名年輕文吏戰戰兢兢提醒:“閣老.子瑜兄祖母病逝,已辭官守孝去了.“
“守孝?“文震孟環顧值房,發現人少了很多,他清點一番。發現稱病告假的官員竟有兩成之多!他胸口一陣發悶——樹倒猢猻散!連這些朝廷命官都不看好大明能挺過這一劫了!
文震孟無奈的嘆口氣,來到文華殿,六部尚書兩位閣老,他們匯聚於此。
錦衣衛指揮使祖澤潤道:“錦衣衛探查到訊息,左良玉在秘密和大同社接觸,想要獻出襄陽城,保住自己的富貴。”
“什麼?!“滿堂譁然!襄陽若失,長江防線將門戶洞開!所謂的天塹,將成笑話!
“必須除掉左良玉!“範景文拍案而起,“絕不能讓襄陽落入敵手!“
元朝進攻南宋已經告訴他們襄陽的重要之處,襄陽要是淪陷了,南明朝廷就徹底完了。
首輔侯恂卻出人意料地冷笑:“慌什麼?大同社只答應留他狗命,卻要他吐出歷年搜刮的民脂民膏。左良玉這守財奴豈會答應?雙方還在扯皮。“
“左良玉也是昏頭了,也不想想他當年在中原殺害了多少無辜的平民百姓,大同社號稱為民請命,雖然他們虛偽,但這種自砸招牌的事情肯定不會幹的,他不付出一些代價想要活下來,也不看看大同社的那些將領會不會答應。”
眾人看向侯恂,內心卻是想著,當年他要不是在鳳陽府大開殺戒,屠殺了幾萬無辜的百姓,也不至於上大同社必殺的名單,連投降的後路都沒有。
文震孟想了想道:“主將動搖,軍心必潰!我等必須未雨綢繆!“
侯恂陰沉著臉看向範景文:“範尚書,你即刻率五萬精兵進駐黃州府,暗中聯絡湖廣士紳,看看能否架空左良玉,奪其兵權,襄陽不容有失,一定要掌握在朝廷手中。“
“下官領命!“範景文拱手,卻掩飾不住眼中的憂慮——五萬兵馬,在如今捉襟見肘的形勢下,幾乎是朝廷能拿出的最後家底了。
侯恂環視眾臣,決然道:“明日老夫親赴鎮江督師!金陵.就拜託文起了!“
他有點擔憂前線的局勢,尤其擔心下面的將領投降,所以他必須要在前線,掌握第一手資訊,好隨時堵住漏洞。
文震孟肅然應諾:“首輔放心!某必保金陵無虞!“
祖澤潤繼續道:“昨日錦衣衛破獲大同社金陵地下組織,擒獲頭目李信,共抓捕亂黨百餘人,參與亂黨的百姓八百餘!“
聽到“李信“這個名字,侯恂眼中迸射出刻骨恨意!
徐晨,李文兵是讀書人,劉永是米脂大族之子,傅山是官宦世家,李信是兵部尚書之子,這些人原本應該成為大明朝的中流砥柱,但現在卻成為了摧毀大明的元兇。
刁民造反也就算了,畢竟他們活不下去,只能選擇死命一搏。
但大同社領頭的那些人,有哪一個是活不下去?
哪一個又不是大明朝的受益者,天下動盪不是報國。反而造反,這比刁民造反更讓人厭惡。
“嚴加審訊,十日後.菜市口公開處決!“侯恂咬牙道,“讓天下人看看,背叛朝廷的下場!“
文震孟猶豫道:“其中不少是士族子弟是否暫緩“
侯恂粗暴打斷。道:“越是在這關鍵時刻越要堅定朝廷的信念,不處死他們,還不知道多少人要三心二意,想著投靠大同社。”
文震孟的話讓侯恂忍不住怒火中燒,當初選他做內閣首輔,就是看中他沒退路,不會出賣江南計程車紳。
但現在是江南士紳在出賣他,這些年多少江南計程車族渡過長江,跑到揚州去,金聖嘆,黃宗羲,顧炎武,任大任,甚至連夏允彝這樣前朝廷官員也投靠江北。
江南士紳還假惺惺的把這些人革除族籍,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麼聊齋?
文震孟擔憂道:“如此只怕地方不穩,”
侯恂嚴厲道:“再讓他們和大同射勾搭下去,朝廷都沒了,還管著地方穩不穩。只有把這些人斬了。讓他們瞭解朝廷的決心,地方上才能穩定。”
“查清情報,十日後,就在金陵的菜市口,把這些亂黨給斬了。”
“遵命!”
鄭三俊忽然提出一個尖銳問題:“朝廷地處前線,是否暫遷贛州以避鋒芒?“
侯恂斷然否決:“遷都只會動搖軍心!若勝,天子威望更盛;若敗“他頓了頓,露出一絲慘笑,“宗室子弟自會另立朝廷!“
散朝後,侯恂匆匆返回府邸。“少爺呢?“他厲聲問管家。
“在在張溥大人府上.“管家吞吞吐吐。
“又是張天如!“侯恂額頭青筋暴起。這個復社領袖,雖被自己打壓,卻始終是兒子侯方域的精神偶像。
當侯方域終於被找到,回書房時,面對的是父親劈頭蓋臉的斥責:“大敵當前,還跟著張溥廝混!何時能讓為父省心?“
侯方域年輕的臉龐寫滿不服:“若父親肯重用天如兄,朝廷何至於此!“
“老夫還不重用他,三年時間讓他做到一品督師,天下就沒有人比老夫更重用他了。“侯恂怒極反笑,“但他沒這本事,他做福建督師壓不住士紳,反弄得天怒人怨!若非老夫周全,他項上人頭早就不保!“
侯坊域不服氣道:“朝廷就是有太多昏聵官員,你們不能解決天下的問題,還不允許我等年輕人來解決這些問題。
好在天道好輪迴,還有北方的大同社,你們可以壓制江南計程車子,但壓不住大同社,這天下終究會屬於我們這些青年。”
侯恂聽到此話勃然大怒,想要教訓自己兒子一頓,但看他如此倔強的神情,卻又頹廢的坐下來。
大同社沒出現之前,他還能說年輕人沒有經驗不夠穩,需要有他們這些老臣來幫扶。
但大同社一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卻把他們這些老人打的落花流水,江南的年輕讀書人之所以這樣躁動,就是有大同社為例子,他們覺得朝廷的老人治理不了天下。還要佔著位置,阻礙了他們上位。
他忽然感到一陣深深的疲憊,緩緩坐下:“為父明日就要上前線此去兇險,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他取出一份文書,“管家會帶你去雲南隱姓埋名.“
“父親!“侯方域如遭雷擊,他要直面自己最不願意面對的問題,朝廷打不過大同社,他父親可能就要死在戰場了。“我們.我們一起走!去南洋!去泰西!天下之大.“
侯恂道:“說什麼昏話,老夫是朝廷的首輔,怎麼會逃到那些蠻荒之國去,即便戰死沙場,老夫也不會離開江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