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資源向高層傾斜實屬必然,世上本無絕對公平。
待技能普及後,基層也會逐漸獲益。
換個角度看,某些技術先讓高層使用未必不好,至少有助於其廣泛傳播。
“劉教授,這些榮譽對我來說並不重要。
我更希望藥架積塵,世間無疾。
我的請求只有一個——儘快推廣心肺復甦,讓全國百姓早日受惠。”
李衛國的言辭充滿激情,令見慣生死的劉教授與陳院長也深受觸動。
“衛國,你講得太好了!為了國家和人民,你的高尚情操令人欽佩。
我即便丟了面子,也會全力推動這項技術的普及!”
劉教授拍拍胸脯承諾道:“衛國,你無需擔憂榮譽,該有的少不了。
我定會為你向上級請功。
對了,你何時加入協和?”
李衛國沉默不語。
……
傍晚回家,李衛國驚訝發現天已黑透,醫院中院仍擺著八仙桌,眾人尚未散去,似乎剛結束一場全院大會。
“李衛國,你來得正是時候,剛好趕上我們的全院大會!”
易中海話音剛落,眾人便投來異樣目光。
已等候多時,你卻說他回來正好,這還是那個剛正不阿、疾惡如仇的大爺嗎?
易中海自然察覺到眾人的反應,內心滿是不屑。
莫非你們忘了他初來時被要求參會的情景?若我說他遲到,他立刻會讓你們學習先進思想,讓你恨不得飛昇成仙?
李衛國忍不住對易中海豎起大拇指。
這傢伙確實善於總結經驗教訓,沒責怪自己,這才是真正的易中海!
李衛國慶幸的是,全院大會尚未開始,這是否意味著又能收穫不少情緒值?畢竟,僅憑那輛新腳踏車,眾人的情緒值就不會低。
特別是易中海,想起自己借出去的錢如今變成了一輛腳踏車,心裡就像刀割一般難受。
閻埠貴終於忍不住問:“李衛國,這車是新買的?那原來的那輛呢?”
李衛國坦白道:“原來的那輛留給父親用了,他剛當上生產大隊長,經常要去公社開會,沒腳踏車確實不方便。”
來自劉海中的負面情緒驟增!
……
一個農民竟成大隊長,而自己身為七級鍛工卻連副組長都沒混上,這世道還有天理嗎?
賈張氏聽到李衛國父親當上大隊長後,立刻湊近詢問:“李衛國,現在農村政策到底是怎樣的?糧食難道不再歸自家所有了嗎?”
並非賈張氏關心政策,而是關係到自身利益。
她將戶口留在鄉下,連兒媳的戶口也沒遷入城市,女兒秦淮茹至今仍是農村戶口。
田地由同族人耕種,收穫時總有人送來糧食。
因此,賈家生活優渥,即便沒有定量供應,也從不缺糧。
近期,賈張氏聽說多地田地被收歸國有,真假難辨。
李衛國不願多談:“賈大媽,具體政策我也不清楚,您還是回去看看公告吧。”
劉海中不耐煩地敲擊搪瓷缸。
等這麼久了,女人還在囉嗦,真是煩死了!
“賈張氏,開會後再談!”
賈張氏瞪了劉海中一眼,暗自記恨。
劉海中見賈張氏閉嘴,頗為得意。
“街坊鄰里、95號院的父老鄉親們,今天咱們齊聚一堂,個個精神飽滿,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劉海中話說到這兒突然停住,端起搪瓷缸子悠閒地喝了一口茶,才慢悠悠地接下去:
易中海神采飛揚,聽了劉海中誇他德高望重的話,立刻擺出一副領導派頭。
他先瞄了李衛國一眼,才開口說道:
“剛才街道辦召集咱們三位管事開會,傳達上級指示,要求咱們響應號召,開展大鍊鋼鐵運動。
作為模範四合院,我們三人商議後決定,每戶要捐出10斤廢鐵,希望大家支援。”
眾人聽明白後,面露難色,國家政策下來了,必須配合。
李衛國摸了摸下巴,其他地方也在搞,鄉下老家那邊是不是也開始動員了?
他在廠裡囤了50斤廢鐵,上次回家時留下30斤,父親如今是大隊幹部,得帶頭響應。
但那臺壓水井,他沒敢拿出來,畢竟是鐵製的,擔心政策嚴格了,會被收走。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