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19章 春闈!

嘉佑二年,二月初一,大吉。

日光初綻,暖陽灑落,卻異常的壓抑。

無它,舉子實在太多了!

貢院議門,目之所及的學子,都是歷經了縣試、府試、院試、鄉試四次大考的天驕。

這些人,都是故鄉萬里挑一的人才,鳳毛麟角一樣的存在。

然而,此刻卻比比皆是。

人們常說:是金子就會發光!

但很可惜,汴京照耀著天子光輝,遍地金光。

舉子,僅僅是入場卷。

一位位郡縣備受尊崇的飽學之士,不辭千里趕赴汴京安,置身於這殿試考場,最終成為了人堆裡毫不起眼的小透明。

這種轉變,很是讓人不適。

不到汴京,不參與春闈,真的很難體會到飽學之士多如牛毛的震撼衝擊。

舉子自是博學,為一縣少有的人才。

可惜,這是春闈大試。

“咚!”

“咚!”

“咚!”

鼓聲不止,江昭也不禁為之震撼。

一場春闈,四十萬考生選出過萬舉子,再次選拔出三四百位進士,一甲三名,二甲往往是五六十人,三甲則是三百人左右。

四十萬考生,僅錄取三四百人!

千里挑一嗎?不,不是!

實際上,是要成為前百分之零點一。

這是兩個難度。

龍門炮響,舉子們緩步走進考場,心裡懷揣著的一腔熱血,隱隱間已經涼了大半,隱含的則是對未知和害怕失敗的惶恐。

科考三年一次,人生又有多少個三年呢?

“走吧!”

江昭望向淮左舉子。

一行人點了點頭,紛紛上前排隊。

驗明正身,搜檢防弊,領號舍籤,唱名入闈

歷經千百年的春闈科考,流程已然相當流暢,不到兩柱香,江昭已然進入了號舎。

他的運氣不錯,號舎相對乾淨。

春闈大試,累計三場九天,第一場考帖經墨義,第二場考策問時務,第三場考論、判、詔、誥、表。

九天,時間上相當充裕,江昭也不著急,認真的打掃了衛生,燒起炭盆,戴好護膝,熬煮了一碗羹湯入肚。

時值二月初,氣溫仍是偏低,一杯羹湯入肚,立刻暖好了身子。

九天的科考,註定是一場持久戰,好好吃飯喝水,有益於保持科考狀態。

過了一會兒,江昭開啟了考卷,第一場考的是經義題。

既考驗聖人之學的理解,也考驗學子破題答題的水平。

“《尚書·洪範》雲:皇建其有極。”

就這麼一句話。

要求則是須引《洪範》《中庸》《孟子》三經為據,自由答題。

江昭抬了抬眉頭。

“皇建其有極”,這句話並不完整,真正完整的應是:皇建其有極,斂時五福,用敷錫厥庶民。

典型的君王之道!

這句話說的是君王要不偏不倚,中正中庸,一旦建立起自己的最高準則,治政天下,黎民百姓也將以君王的準則為準則。

也即,以君王為施政主體,聚五福於黎民百姓。

破題並不難。

漢唐註疏,孔穎達曰:大中至正。

這句話注重無偏無黨,也就是破題的關鍵。

扣準“建極”二字,建極也即治政總綱。

區分“斂”、“敷”二字,斂即聚攏天德,敷則是實施教化。

當然,除了這幾個字,其它方向也可破題,無非是狹窄一些。

這一題,真要是作答並不難,難的是要答出水準,答出高度。

沉吟了一會兒,江昭欣然提筆:“臣聞《洪範》九疇,皇極居五,乃聖人敷錫厥庶民之樞機也。”

一句話,堂皇正大,點名主旨。

“夫皇建其有極者,非特謂垂拱.”

“孟子曰:堯舜之道.”

“今陛下紹統垂裳,若欲追三代之風,當法《洪範》惟闢作福之誡。昔光武”

“臣草茅新進,罔識忌諱,敢竭芻蕘”

一杯羹湯入肚,江昭如有神助,文采飛揚。

不多時,一張書著漂亮館閣體的文章,已然作好。

江昭筆鋒懸停,又暗自斟酌起來。

一篇本就上佳的文章,修修改改了好幾遍,越發不俗。

三日一過,就是第二場考試,也即策問時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