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98章 拜訪盛氏 嘉佑七子!(二合一)

“這就是懷瑾吧?”盛紘拱手回禮,上前和藹一笑,摸了摸小孩的頭。

“正是。”江昭點頭。

“大姐姐,大姐夫。”

盛長柏、盛長楓兩人上前行了一禮。

江昭溫和一笑,微微點頭。

“大姐姐,大姐夫。”

墨蘭、如蘭、明蘭三人依次行禮。

江昭爽朗一笑,從榆木車上取下幾件禮物,要麼是字畫,要麼是金銀首飾。

幾個小舅子、姨妹受了禮物,齊齊道謝一聲。

“哈哈!”

盛紘伸了伸手:“賢婿,請。”

“請!”江昭一笑,往前一步,翁婿二人齊步走了進去。

王若弗小心翼翼的從女兒手中抱過外孫,一臉的稀罕。

三年未見。

上一次,她抱著江懷瑾,外孫尚且不足一歲。

如今,江懷瑾都已經四歲有餘。

少有的一次相見,自是非常稀罕。

一入內堂,一行人齊齊去拜見老太太。

“祖母。”盛華蘭喚了一聲,快步走上去行禮。

“華兒。”盛老太太笑吟吟的招了招手。

江昭見狀,規規矩矩的行了一禮。

盛紘、王若弗相繼行禮。

王若弗抱著外孫上前,稀罕的介紹道:“母親,這是懷瑾。”

“呀!”

“懷瑾。”盛老太太望向江懷瑾,笑吟吟的抱了過去。

江昭、盛紘相視一眼,喚上盛長柏、盛長楓,齊齊退了下去。

幾人擠在壽安堂,也沒什麼意思,不如論論字畫。

書房,幾人圍著一幅書畫。

“長柏、長楓都已經考上了舉子。”

江昭執筆仿著字畫題了一字,出聲問道:“估計,下一屆是要去試一試?”

“正是。”盛長楓率先點頭。

江昭瞭然。

記得原作中,幾乎所有的臺詞,都在說盛長楓不成器。

不過,細究起來,盛長楓可一點也不差。

不足十八歲就考上了舉人,這樣的天姿,已然超越了九成九的進士。

“那就好好學,讀書入仕。”江昭灑然一笑。

作為三品大員,要扶持兩個進士的前程,並沒有什麼難度。

盛長柏、盛長楓二人齊齊表示再接再厲。

此次,特意來一趟盛府,主要就是為了解盛華蘭的思鄉之苦。

江昭幾人,一時間除了談談政事、學業,倒也沒什麼好說的。

樊樓。

朱甍碧瓦,旗幌招搖。

丈二長的木桌上,擺放著三壇陳釀,幾碟時令小菜,幾盤鮮果。

江昭、蘇軾、蘇轍、曾鞏、曾布、章衡、章惇、顧廷燁、盛長柏九人,齊聚一堂。

時過境遷,三年過去,嘉佑七子,終是相聚。

九人一一訴說著仕途、生活的的發展。

蘇軾沒事作了些詩詞,於文壇已然有了不淺的名氣。

作為庶吉士出身的他,翰林任職三年,依慣例擢升一級,已然是從六品,一旦外放就是正六品。

蘇轍默默讀書,沒事就分析一下邊疆政局,偶然的一次分析,受到了王堯臣的注目。

經王堯臣、張方平兩人舉薦,已然任職正六品,外放就是從五品紅袍官員。

曾鞏擢升了一級,官居從八品。

最近,他已然趨向於發展文壇事業,並著重治學一道。

曾布庶吉士出身,任職從六品,外放就是正六品。

章衡主持茶馬互市,立下不小的功勞,已是從四品文官。

要是不出意外,他將會是熙河路轉運副使。

顧廷燁更是一步登天,二十一歲的從五品懷化將軍、熙州團練使,哪怕是放眼汴京勳貴子弟圈,也是第一檔次的人物。

盛長柏已經考上了舉人,尚未入仕。

江昭手持竹筷,夾了兩口菜,認真的聽著幾人的訴說。

“這幾年,我與仲懷、子平都並未常居汴京。不知,這汴京格局,近來如何?”江昭好奇的問道。

因他的存在,劇情線已經改變了不知多少。

從皇位上講,從兗王、邕王兩人爭奪皇位,已經轉變成了六位宗室入京觀察培養。

官家趙禎,也不再處境尷尬。

從具體的人物上講,顧廷燁早已是成功人士,根本不可能落草為寇

是以,汴京格局究竟成了什麼樣,他還真就不太清楚。

“五位宗室相爭。”蘇軾敲了敲筷子,頗有興致的答道。

“五位宗室相爭?”江昭一怔:“怎麼成了五位?”

蘇軾解釋道:“宗室趙允初,已於去歲病故。”

江昭瞭然,緩緩點頭。

趙允初,也即曾經的嗣君,受先太后召入皇宮,與官家爭過帝位。

這是老一輩的人物,撐不住實屬正常。

“餘下的五位,具體怎麼爭?”江昭夾了口菜,出聲問道。

作為皇位的候選人,哪怕有了秘密立儲制度,使得儲君不顯,也並不影響幾位宗室暗裡的爭鬥。

這一點,江昭早有預料。

人性使然,不得不爭。

不過,爭也有不同的爭法,也有不同的爭鬥程度。

“尚未提出秘密立儲法以前,兗王、邕王就有了相當一批簇擁者。”蘇轍面色平和,插話道:“這些人,已經沒有退路,唯有繼續支援兗王、邕王。”

“趙宗諤、趙從式兩位宗室,儼然也是有野心的人,拉攏了一些五六品的官員,搖旗吶喊,已經養出了賢名。”

江昭點了點頭,也不意外。

皇位二字,太過吸引人。

一旦有了機會,無論是自願,亦或是受人推動,幾位宗室都得爭。

“餘下的一位宗室,乃是太祖一脈,性子謹小慎微,一舉一動都甚是低調。”蘇轍說道。

“不爭啊!”

江昭緩緩點頭。

不爭,也是一門學問。

“宗室爭鬥,內閣大學士不下場,就不影響大局。”江昭斷言道。

秘密立儲法的託孤之策,註定了六位內閣大學士端坐釣魚臺,無需下場。

既然代表文官巔峰的六位大人物不下場,那就不至於影響皇權。

皇權穩固,江山社稷就幾乎不會動盪。

而他的老師韓章,作為百官之首,註定獲得從龍之功。

從誰不重要,誰是龍就從誰!

“汴京爭就爭吧。”

蘇轍插話道:“反正,經大相公安排,我等都要去熙河路。”

“管他的呢,該喝喝,該吃吃。”蘇軾舉了舉杯子。

幾人相視一眼,無奈搖頭。

遠離爭端,肯定是好事。

不過,這蘇子瞻,性格未免也太過瀟灑。

貶一貶,看他還敢不敢瀟灑!

……

這兩張,不太好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