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73章 皇帝的擔憂!

一場科考,持續了一月有餘的時間。

自東華門唱名,考官的任務算是徹底完成。

偏殿,十幾位考官相視一眼,齊齊鬆了口氣。

這些日子,都在操勞批卷之事,的確是讓人心神疲乏。

“諸位大人,還望去往御書房一敘。”一位內官來到偏殿,出聲道。

十幾位考官齊齊相視一眼,主考官王堯臣揮了揮手:“走吧,去御書房。”

言罷,十幾人齊齊往御書房趕去。

作為科考考官,批閱科考卷子,固然是個積累資歷的好機會,卻也費心勞神,非常辛苦。

科考一事,事關階級流動,一定程度可緩解階級矛盾。

考官批閱卷子,排序時都得適當考慮“耕讀傳家”背景的學子,適當拔高名次,作為表率。

事事都要綜合考量,實在不是一件易事。

以慣例論之,科考事宜正常完成,就是大功一件。

官家不但會予以公開表彰考官,以提高考官的仕林聲望,還會賞賜些金銀、布帛、器物,以表嘉賞。

御書房。

官家趙禎端居主位,手執硃筆。

往前一些的木椅上坐著內閣大學士龐籍,他似乎是在舉薦什麼人。

“若無上佳人選,此人倒也未嘗不可。可惜,這一官位已經有了人選,再議吧!”君王金口玉言,一句話,就讓舉薦一事成空。

“有了人選?”龐籍有些意外,又問道:“館閣校勘一職呢?”

趙禎沉吟了一會兒:“或可觀察一二。”

作為皇帝,趙禎不可能輕易答應什麼事情。

觀察一二,已經是有了默許之意。

要是不出意外,受到舉薦之人,大機率是有機會任職館閣校勘。

當然,前提是不出意外。

以往,也不乏舉薦已經受到官家默許,結果愣是沒成的先例。

官家默許,舉薦之事穩了七成,龐籍行了一禮,告退。

臨走之際,卻是著重望了江昭一眼。

江昭連忙頷首,以示禮貌。

作為一向遊走於頂級圈子的他,龐籍閣老肯定是有些印象,望一眼也實屬常情。

龐籍一走,趙禎不免舉目望向十幾位考官。

“此次科考,所錄之士,皆經明行修,器識閎遠,功在社稷。”趙禎說著,不時點頭,表示認可。

禮部尚書王堯臣上前一步,恭聲道:“此臣等分內之責。”

“嗯。”趙禎點頭,揮了揮手:“賜金五十兩,帛二十匹。”

主考官王堯臣與副主考官海承晏連忙行禮道:“謝過陛下。”

餘下十七位考官,有一學一,齊齊行禮。

賞賜的東西不多不少。

不過,錦帛肯定是輪不到十七位普通考官。

普通考官的賞賜,還是集中於金兩。

具體究竟是多少,就得經過主、副兩位考官商議再分配。

“都下去吧。”趙禎罷了罷手。

召見考官,主要就是適當嘉賞。

既是讚譽了幾句,那考官們也就有了擢升的資歷。

賞賜的金、帛,則是錦上添花。

這都是慣例。

從唐時,主持科考就是大功一件,往往會賞賜些東西。

大週一朝,自太宗定下制度,該賞賜什麼,都有祖制。

十幾位考官,一一走出去。

就在江昭也要走出去的那一刻,趙禎又說了話。

“江卿且留下。”

此言一出,十幾位考官都有些驚詫,江昭也有些意外,連忙止步。

“陛下。”江昭走上前去,行了一禮。

立儲的事情已經解決,官家找他幹什麼?

“坐。”

說著,趙禎撈起幾本書,輕輕翻閱起來。

江昭端正坐下。

“朕最近在讀史書。”趙禎說了句莫名其妙的話。

江昭心中疑惑,沉吟道:“讀史可明智,官家聖明。”

不管怎麼樣,說些讚譽的話出不了錯。

“朕讀了漢書。”

趙禎撫了撫有幾頁特意弄褶皺的書頁:“讀到了漢成帝,讀到了漢昭帝。”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