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我,小閣老,攝政天下

第80章 舉報信!

好歹也是負責一路政務的衙門,官署肯定不會缺少,幾乎就是一人一處。

要論差別,無法就是有大小之分。

轉運判官的轉運廳,大小是常規官署的兩倍大小。

轉運副使廳相較於判官廳又要大上不少。

轉運使廳,更是可輕輕鬆鬆容納百十人而毫無壓力,幾乎是常規官署的三四倍大小。

“三十二處!”

江昭起身,踱步掂量,點了點頭。

“轉運司素有監察地方官員之職。”江昭掃向眾人,緩緩道:“只是,誰人來監察轉運司呢?”

話音一落,幾十位官員相視一眼,盡皆低頭不言。

天下熙熙攘攘皆為利來,轉運司可不是什麼清水衙門,哪一位官員沒有照顧過一些人呢?

“為整頓吏治,肅清司衙。過往的轉運司官員,一人一間官署,自提筆墨,書一封密信。不管是相互揭露,亦或是自我罪責,皆可。”

“新來轉運司的十三位官員,搬上桌椅,於衙垣隙地,自書密信。”

說著,江昭著重掃了一眼司馬光,又望向以前就在轉運司的三十餘位官員:“機會,本官都給了。要是這都抓不住,他日受了牽連,可就莫要怪本官不留情面。”

言罷,江昭走回主座,揮了揮手:“這會兒就開始書信檢舉,都去吧。”

此次自我檢舉,聲調起得非常高,為了整頓吏治。

不過,但凡是明眼人都可看出江昭的意思。

司馬光!

司馬光一方的三十餘位官員面面相覷。

司馬大人,似有抗稅之意啊!

這得是多大的罪啊?

為官一方,整整八年之久,要說司馬光沒有問題,那肯定不可能。

誰都有徇私的那一刻。

而作為司馬光的人,他們肯定也知道一些關於司馬大人徇私的內情。

只是,真的要寫嗎?

要是沒記錯,判官劉大人已經受了江大人與司馬大人的舉薦,馬上就要高升。

劉大人怎麼會受到江大人的舉薦呢?

他會不會已經披露了一些問題?

底下人神色的變化,都看在司馬光的眼裡。

司馬光不禁面色難看,舉止間甚是不平靜。

三十幾人,單獨分開書寫舉報信,猜忌鏈實在太嚇人。

理論上,但凡有一人找出他的罪證,他就得受到重創。

他一受到重創,底下人都得難受,要麼貶官,要麼罷官。

而唯一倖免的方式,就是書寫舉報信證明清白,向江子川示好。

誰也不敢保證司馬光究竟倒不倒臺。

萬一倒臺了,自己卻沒有書寫舉報信,向江運使示好,可不就得完蛋?

這個猜忌鏈,事關人性,根本攔不住。

司馬光非常清楚,這是劉平受到舉薦帶來的連鎖反應。

一旦劉平走了,江昭一方就已經不再劣勢。

轉運使與一位判官的組合,絕對打的過轉運副使與一位判官的組合。

兼而有十三位特意來“協理政務”的官員,哪怕他手底下的三十餘位進士與他齊心,怕也僅是不分伯仲而已。

他與江昭,一人累任副使一職八年之久,一人方才上任不足一月。

表面優劣不分,實則優劣已分。

他的升遷速度太慢,底下人的心,鎮不住了!

關鍵,他還不能阻止舉報一事。

一則,這次舉報信的聲調起得非常高。

二則,舉報信這種東西,在哪裡寫都是寫。

一旦底下人有了心思,哪怕在司衙不寫,回家了也會寫,根本攔不住。

與其考慮阻止,不如思量後路。

自州郡協調而來的十三位進士,面色輕鬆,不時審視餘下的三十幾位官員。

江大人都說了:於衙垣隙地,自書密信。

衙垣隙地,也就是轉運司衙的院子空地。

這些空地,恰好都是對著一處處官署。

特意讓他們待在空地,對著官署,無疑是起監視作用,讓官員們不能相互打招呼。

獨自一人,猜忌鏈就形成,不怕嘴裡不吐出東西。

四十餘位官員,相繼退去。

江昭端著一杯蜜水,淡淡的向外望了幾眼。

也差不多該結束這場鬧劇!

四十餘位官員,忐忐忑忑的書寫了一下午的舉報信。

誰也不知道誰究竟書寫了些什麼東西。

經禾生收上來舉報信,四十餘位官員方才散衙。

逢走之際,相視一眼,都似有戒備之心。

信任,沒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