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儘快平息輿論,兩浙路安撫使陳繼親自進行三審。
三審,決定降罪判決。
楊武削去舉人功名,畢氏浸豬籠!
轉運使劉鈞全程不插手,默不作聲,並未表態。
三審降罪,已經是相當“溫和”的處理方法。
以常理論之,也該事息寧人。
可楊武二十餘歲就是舉人,本身也是有望春闈上榜的人物。
一下子削了舉人功名,半生的苦讀可就白費。
這樣判決,妻子徐氏自是不服。
也不知是不是受了高人指點,徐氏莫名其妙的就得到了丈夫的獄中血書,乾脆一紙訴狀,入京告御狀。
然而,天不遂人願,入京告御狀竟也不順利。
大理寺審案,御狀打回兩浙路,著兩浙路安撫使再審。
安撫使陳繼再審,維持原判,並上報刑部複核。
刑部複核,認為無誤。
因本案為大理寺審判,刑部複核無誤,也即最終審判!
擬定楊武削去舉人功名,畢氏浸豬籠!
一般來說,一旦走到這一步,就算是徐氏背後有高人,也斷是難以無力迴天。
好在,凡事總有一線生機。
一道不大不小的公案,自縣、郡、路、京一審,一路上狀,足足熬了近一年之久,愣是熬到了三年一度的政績大考。
刑部主官,更替大半。
楊武之妻徐氏不服審判,二次鳴冤,二上御狀。
新任刑部尚書陳昇之讀了御狀,認為其中有重大冤情,下令刑部人員下兩浙路欽查。
欽查過程,不準經兩浙路、以及大理寺插手半分。
最終,一連著足足被燒死了七位欽差,終是揪出了些許真相。
楊武一案,實為冤案,屈打成招,官官相護。
楊武、畢氏有了翻案的希望,連忙一齊翻供,不認罪行。
如此,刑部尚書陳昇之上奏皇帝,希望允准刑部審判“楊武案”。
皇帝允准,就此京二審!
以刑部尚書陳昇之為主審官,刑部左侍郎王安石、刑部右侍郎馮京為副主審官,二次京審“楊武案”。
楊武、畢氏,二審擬定無罪。
不過,陳昇之認為“楊武案”疑點不少,恐有錯漏,更認為涉嫌官員太廣,就連欽差都敢燒殺,卻是不敢妄自斷言。
歷經縣、郡、路、京一審、京二審,足足審判六次,三次翻供、死了七位欽差,“楊武案”終是有了一定的轉機。
刑部審案結果,卻是呈遞到了御書房。
趙策英手持奏疏,微閉龍目,徐徐踱步。
火燒欽差,兩浙路有點狠啊!
足足六次審判,除了京二審以外,餘下五次都有問題。
就連京一審,都有大問題。
關鍵,還敢火燒欽差!
欽差,那可是皇帝的“化身”,代表皇權巡狩地方、處理要務,其身份自帶“君權延伸”。
這都敢殺?!
“陛下,江閣老與顧侯受詔入宮。”司禮掌印太監李憲走近,通報道。
“嗯。”
趙策英呼了口氣,揮了揮手。
約莫十息,江昭與顧廷燁,相繼入內。
粗略掃視一眼,卻見除了趙策英與幾名太監、宮女以外,並無他人。
這會兒,趙策英手持奏疏,面色冷得難看。
江昭暗自抬眉,暗自有了揣測。
最近,除了廢后以外,還真就有一件事可能讓趙策英為之憤怒。
楊武案!
這道案子,並未經過內閣的手。
不過,為官做宰者,門生故吏遍佈四方,自是不乏一些眼線。
刑部動作不小,更有火燒欽差之“壯舉”,江昭想不知道都難。
“微臣,拜見陛下!”兩人齊齊一禮。
“不必多禮。”趙策英擺了擺手。
說著,奏疏經太監傳遞,落入江昭手中。
果然!
僅是望了一眼,江昭就心下了然。
楊武案,表面上是一名舉子的冤屈,但實際內涵卻遠不止於此。
往小了說,這是官官相護。
往大了說,這是君威不足。
楊武案,其妻屢敗屢戰,都已經上御狀打到了大理寺,竟然還能繼續冤屈下去!
要知道,這道官司可算不上覆雜,淳安縣令的背景也並不深厚,更非疑難奇案。
但,就是仗著官官相護,竟然連御狀都足足告了兩次,實在是駭人聽聞。
欽差查案,火燒欽差,那就更是原則性忌諱。
約莫望了半炷香,江昭垂手,奏疏傳到顧廷燁手上。
“國祚百年,骯髒叢生!”
趙策英沉聲道:“兩浙路民怨四起,輿論滔天。這一案子,必須得是鐵案。”
“兩浙路,也必須得震懾!”
“官家要臣下兩浙路查案,肅清逆賊?”江昭抬眉道。
火燒欽差,註定了兩浙路得大變天。
雞蛋搖散黃,蚯蚓都得劈成兩半!
“不,朕是要你查兩京一十四路!”
趙策英一拍木幾,怒道:“朕要你,為朕巡狩!”
誰承想,有些人就連欽差都敢殺呢?
這簡直是目無皇權,不可饒恕!
“代天巡狩?”
江昭瞭然,點了點頭。
其實,就他的官位而言,如果是常規性的代天巡狩,絕對算是是“大材小用”。
歷朝歷代,常規性的代天巡狩之人,不大相同。
不過,除了天子親巡以外,幾乎都是侷限於御史臺巡狩。
大週一朝,巡查權力分化。
御史臺、安撫使、轉運使都有資格巡查,相當於地方和中央都能常規性巡查。
也就是說,常規性的巡查,一般止步於正二品。
當然,這一次不一樣。
涉及“火燒欽差”,“巡狩兩京一十四路”,肯定就不屬於常規性巡查。
相較而言,更類似於特事特辦。
一如邊疆動亂,亦或是某地有了反叛,就會存在閣老一級的人物鎮撫巡查。
僅是一剎,江昭就有了些許思路,沉吟道:“以臣之見。不若凍結兩浙路大大小小一切官吏之擢升。”
“若已擢升,亦或是已往其他地方上任的官吏,限三十日退回兩浙路。否則,便罪同‘火燒欽差’。”
趙策英身子骨一震,重重點頭:
“準!”
這一招一下去,兩京一十四路,起碼就震懾了七成以上。
畢竟,這可是涉及官位擢升。
凍結一切人事,聽著都能讓人一顫。
“呼。”
趙策英長呼一口氣。
還得是江卿,讓朕安心!
“官家,左都御史滕甫、權知開封府王珪、吏部左侍郎陳薦、刑部左侍郎王安石、鎮南伯王韶、忠武將軍姚兕,一齊求見。”李憲又上報道。
豁!
竟然還有其他人?
江昭抬了抬眉,他還以為就他跟顧廷燁二人,一文一武呢!
不過,這個配置?
從一品的內閣大學士,正二品的左都御史,從二品的權知開封府,正三品的吏部左侍郎、正三品的刑部左侍郎。
寧遠侯顧廷燁、鎮南伯王韶、海豐郡伯爵姚兕。
鎮壓邊疆,也就這配置吧?
約莫幾息,六人相繼入內。
“臣等,拜見陛下!”
“免禮。”趙策英擺手。
顧廷燁手中奏疏,適時傳遞過去。
不一會兒,六人已然齊齊瞭然。
“欽差為朕之耳目,代天巡狩,持節而行,其命即朕命,其權即朕權!今逆臣竟敢縱火焚使,是視王法如無物,視朕躬如草芥!”
趙策英怒斥道:“此等狂悖之舉,非獨害朕之使臣,實乃叩擊九鼎、動搖國本!朕必窮究根源,務使首惡伏法、從者株連,縱藏於九幽之下,亦必掘地三尺而誅之!”
“此次,非但得查兩浙路,也得徹查兩京一十四路!”
趙策英冷聲道:“著寧遠侯、鎮南伯各統兵一萬,忠武將軍統兵五千。以及列位愛卿,統轄御史臺、吏部、刑部,代朕徹查!”
那些人,連火燒欽差都敢幹!
敢火燒欽差,說明無畏皇權。
他日,就敢謀反!
查兩京一十四州?
幾人相視,齊齊心頭一震,連忙行禮道:“諾”
“江卿!”
趙策英單獨望向江昭,沉聲道:“由你主徹查兩京一十四路巡查之事,凡所到之地,如朕親躬、有便宜行事之權!”
江昭一震,連忙一禮:“臣,遵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