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澤說道:“臣以為,代藩僭越宗法久矣!襲殺宗親則悖人倫,盤剝邊民則失民心,侵吞軍屯則壞國本,勘罪當除!”
蘇澤說這話的時候,皇帝連同眾內閣大臣都點頭。
其實大明的藩王是什麼樣子,皇帝和內閣都是清楚的。
不用派王用汲,朱儁棠敲登聞鼓告狀,已經說明問題了。
派遣王用汲去大同,不過是明正視聽,也就是走個過程罷了。
蘇澤接著說道:
“朝廷以厚祿供養宗室,每年還有宗親餓死,代藩宗親苦代王久矣!”
“今代王以罪除,為代藩宗親生計,今當循古制,按宗親等秩分授職田,使其耕讀傳家。”
“授田後,朝廷不再賜祿米,允許代藩宗親行四民之業。”
蘇澤這句話說完,隆慶皇帝看向他問道:
“一次授田,不再給祿米?”
蘇澤點頭,如果只是革除代王,代藩的這些宗室依然需要朝廷供養。
其實山西的中低階宗室,已經和百姓沒什麼區別了。
名義上的祿米經常被剋扣,又有禁令不允許從事四民之業,甚至要比一些富農日子過的還慘。
就比如朱儁棠,他明明有參加科舉的能力,他父親卻要賄賂代王府的管事,才“恩准”讓他參加科舉。
然後又被代王迫害,剝奪了他科舉的資格。
蘇澤提出的解決辦法,就是授予他們相應的“職田”,但是以後朝廷就不再發放祿米,相當於後世的“買斷工齡”。
隆慶皇帝看向自己的內閣輔臣問道:
“諸位愛卿覺得可行嗎?”
還是張居正站出來說道:
“陛下,代藩宗親遠近親疏計有千戶,以平均授田五十畝計,以弘治年代王府產兩萬頃計,可厚祿宗室。”
張居正這是幫著蘇澤說話,代王府在弘治年間的合法土地就有兩萬頃,給這些窮宗室分田,一戶五十畝,也是綽綽有餘。
要知道如今北方的普通農戶,一戶能有十五畝土地的都算是比較富庶的。
一戶宗室授田五十畝,交給他們自己打理,或者租給佃農,都比現在快要餓死的祿米制度要好。
趙貞吉開口問道:
“日後大同的新增宗室如何算?”
蘇澤笑著說道:
“普通百姓家中添丁如何算,已經授田的宗室就如何算,父死子繼就是了。”
趙貞吉不再說話,隆慶皇帝徹底明白了蘇澤的意思了,就是一次性買斷,用“開宗禁”的名義,解除大同宗室的禁令,但是也不再給他們宗室特權。
一時之間,皇帝又猶豫起來,他決定還是挑選一個不太敏感的話題問道:
“那復邊屯呢?”
“復邊屯,就是清退代王府和其他地方豪族侵佔的軍屯土地,歸於衛所。”
這倒是老生常談了,清軍清田就是做的這檔子事情,隆慶皇帝鬆了一口氣。
沒想到蘇澤說道:
“邊衛疲敝,大同衛所兵籍現存七千,實丁不足三千,臣以為應該募流民充盈衛所後,再以百戶千戶結為村社,分田到戶,以為軍屯。”
又是分田?
這次四位閣老的眉頭都皺起來。
還是最熟悉軍事的趙貞吉問道:
“和九邊衛所有何不同?”
蘇澤說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