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96章 三策(五更)

“軍衛所產軍糧,專司邊軍用糧,徵數要比民田多。”

“但是大同所產,專司大同,無解運之耗。”

“南兵北上後,大同衛軍戶不出塞,不遠戍,只在秋後一訓,僅以守城徵召。”

這下子皇帝和內閣都懂了。

好傢伙,蘇澤在破壞了太祖的宗室制度後,又要推翻太祖的衛所制度!

蘇澤這一套,其實就是後世的“生產建設兵團”。

將大同衛改成專門生產屯田的建設兵團,但是解開了他們鎮戍大同的枷鎖,變為大同被攻打時候才會集結的民兵。

蘇澤的設想中,大同衛專門負責後勤生產,北上的戚家軍則負責大同防務和進攻草原,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還是趙貞吉說道:

“這不就是東漢的郡國兵和羽林軍嗎?”

蘇澤稽首說道:

“趙閣老所言極是。”

皇帝再看向自己的閣臣們,還是負責戶部的張居正先站出來說道:

“臣以為妥當,不改衛所祖宗之法,又利邊軍,還可以省下朝廷轉運九邊之費,此良法也!”

這下子就連甘草宰相李春芳都要翻白眼了。

這叫不改衛所祖宗之法?

你張居正說的什麼話?祖陵都要壓不住了吧!

除了還叫衛所之外,這和祖宗之法有什麼關係?

但是蘇澤的提議,確實很有誘惑力。

九邊消耗巨大,將糧食運送到九邊的損耗更大。

一石的糧食運到大同,說不定需要十石的糧食來運。

如果真的能按照蘇澤的辦法,就算是大同軍屯無法自給自足,就算只是減少大同的運糧補給,也能給朝廷省下一大筆錢。

如果是以前,蘇澤的想法自然是異想天開。

但如果真的將代王革除,沒收代王府的土地,蘇澤的設想還真的能實現。

就算是在軍事上最保守的趙貞吉,此時也被蘇澤說的意動了。

同樣意動的還有隆慶皇帝。

九邊開支減少,以後自己再要辦個什麼元宵燈會,內閣也不好繼續哭窮了。

首輔李春芳將一切都看在眼裡,他微微嘆息,看來代王這一次是死定了。

當皇帝和閣臣都要你死的時候,代王已經沒有活路了。

更何況代王本身就不乾淨。

李春芳看向蘇澤,自從蘇澤入仕以來,已經幹掉了一名前首輔,科道官員不計其數,如果再加上一名藩王,那這戰績實在是太恐怖了!

想到這裡,李春芳又想了想,自己似乎沒有打壓過蘇澤,這才放下心來。

隆慶皇帝已經動心了,但是他又想到其他宗室的反應,又沒辦法下定決心,只能說道:

“等王用汲去了大同,查勘清楚後再論吧。”

蘇澤也沒想到,自己都畫了這麼大的餅了,皇帝竟然還是沒吃下去。

果然和史書上說的一樣,嘉靖朝壓抑的儲君生涯,讓隆慶皇帝養成了小心謹慎的性格,他在決斷的時候也是優柔寡斷。

看來還是要用系統啊。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