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和張居正連忙站起來,李春芳這個內閣首輔果然也不是省油的燈。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最重要的就是皇帝的態度了,如果皇帝被言官影響停了《平戎策》,那對於閣部的威信就是個重大打擊。
那日後言官就會更瘋狂的攻擊閣部的國策。
現在是內閣一致對外的時候,李春芳抓住了關鍵,先進宮穩住皇帝!
張居正說道:
“我就不進宮了,我去戶部。”
李春芳點點頭,平叛總是要花錢的,張居正先一步前往戶部控制錢袋子。
趙貞吉也說道:
“我也不進宮了,我親自去一趟兵部。”
緊接著趙貞吉看向高拱說道:
“這次是蘇子霖惹出來的事,本官想讓他跟著我去兵部,高閣老沒意見吧?”
到了這個時候了,高拱自然沒有意見。
本屆內閣第一次齊心協力起來,四位閣臣兵分三路,而史館中的蘇澤也接到了中書舍人的通知,得知了大同叛亂的事情。
趙貞吉特意繞道史館,帶著蘇澤一同向兵部走去。
一邊走著,趙貞吉一邊問道:“上《平戎策》的時候,蘇翰林可曾預見今日的場景?”
蘇澤低著頭,他顯然也沒預料到這個結果。
本以為趙貞吉要找機會奚落自己,卻沒想到趙貞吉說道:
“沒想到才是正常的。”
趙貞吉又談起了一件舊事道:
“當年嚴嵩秉政的時候,曾經想要派本官去宣大清兵,那時候我年輕氣盛,差點就接下這差事。”
“當時總督宣大的是仇鸞,若當時去了,早已經死無葬身之地了。”
蘇澤是真的虛心受教了,趙貞吉是用自己做官的經歷,告訴蘇澤這個經驗,但凡是涉及軍事上的事情,沒人會給你講道理,他們都是直接動刀子的。
趙貞吉停下腳步,對著蘇澤說道: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本朝制度,以翰林為儲相之所,君子當朝自然是沒錯的,但也少了征伐之氣。”
“我也承認高肅卿在治政上的能力,但軍務可不是治政,沒人會和你坐下來按規矩來。”
蘇澤低著頭說道:
“下官受教。”
看到蘇澤這幅虛心受教的樣子,趙貞吉反而對他更有好感了。
這些日子蘇澤刊登在《樂府新報》上的實驗他每一期都沒落下,對於蘇澤的才能趙貞吉也是認可的。
趙貞吉拍著蘇澤肩膀說道:
“本官初入官場的時候,遠不如你,年輕人犯錯不可怕,我們這些閣老就是幫你擔著的。”
“可等你日後入閣,接過兩京十三省的擔子,再惹出禍事誰來幫你擔著?”
趙貞吉笑著說道:
“庚戌之變的時候俺答軍隊都打到京郊了,天不是也沒塌?”
“大同兵亂這點小事,就想讓閣部改弦易張?也未免太小看我們這些閣老們!”
蘇澤看看向趙貞吉,沒想到自己有些看不起的內閣四輔,竟然能有這樣的氣勢。
也對,能從嚴嵩當政的時候發育起來,又數次貶謫復起,最後入閣拜相,又怎麼能是等閒之輩。
兩人一前一後向兵部走著,趙貞吉又問道:
“這次大同兵亂,癥結是什麼?”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