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34章 房產報備制度

“吏治不清,什麼改革都是鏡中花水中月。”

“而古語有云:‘其身正不令而從’,京師官員乃是我大明的肱骨幹臣,如果京師官員的吏治問題都管不好,如何推廣改革?”

聽到這裡,高拱微微點頭。

大明每一任首輔,在上任的時候都要向皇帝上奏,說明自己的時政綱領。

比如徐階的施政綱領,就是“以威福還主上,以政務還諸司,以用舍刑賞還公論。”

這是嚴嵩破壞大明政治制度後,徐階提出要重振皇權權威,申明閣部職責,加強制度管理的施政方案。

這個方案自然是符合當時局勢的,所以徐階當時擔任內閣首輔也是眾望所歸。

而當年李春芳就任首輔,給皇帝的奏疏,是請皇帝“施政持論平,謀國不操切。”

簡單說就是李春芳勸諫皇帝在推行國政的時候不要太操之過急,而是要緩步而來,李春芳內閣的定位就是大明施政的潤滑劑和阻尼器。

從李春芳罷相後的評價看,李春芳內閣的政策也是成功的。

李春芳緩緩推動了幾件大事,壓制住了群臣的矛盾,給了大明一個休養生息的時間。

如今到了高拱手裡。

高拱給皇帝的奏疏,就打出了“實學改制”的旗號。

也就是說以實學為綱領,將李春芳時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廣到整個大明。

高拱聽完蘇澤的話,也微微點頭。

高拱主管吏部多年,自然知道吏治的重要性。

蘇澤有心要整頓吏治,他本人自然也是支援的,高拱自己也厭惡貪蠹無能的官員。

“這份奏疏老夫會在內閣議一下,幾位閣老應該不會反對。”

“但就怕其他官員反對。”

蘇澤想了想,對此也沒有好辦法。

改革自然要得罪人,這時候就要看主持改革的人是否堅定了。

當今皇帝自然不是這樣一個堅定的君主,不過也無所謂了,反正自己也有系統。

——

次日,蘇澤親自來到通政司,將奏疏遞了上去。

經歷官敘叔禮這次不敢怠慢,直接送到了通政使李一元的桌案上。

李一元看完後連忙帶著奏疏去了內閣。

內閣。

新首輔有新氣象,高拱主政的風格和李春芳就截然不同。

李春芳在任的時候,閣臣各自分管一部分事務,遇到棘手的事務才會共同商議票擬意見。

尋常的事務,一般只要一名閣臣票擬就可以送入司禮監了。

但是高拱顯然不喜歡這種方便首輔摸魚的制度。

高拱要求所有的奏疏都要經過他的手,他認為重要的奏疏會拿出來一起討論,再由內閣儘量形成共同意見上報。

只有內閣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才分別票擬上報。

對於高拱這種明顯帶有集權性質的改革,三輔趙貞吉也抱怨過幾句,但是次輔張居正卻沒有跳出來唱反調。

高拱雖然想要集權,但是戶部的事務專業性太強,還真不是高拱就能搞定的。

很多事情最後還是張居正的意見佔據上風,形成內閣共同意見。

張居正也冷眼旁觀,他知道抱怨最大的是司禮監。

以往閣臣有意見分歧,司禮監就有插手的機會。

利用閣臣的分歧,司禮監就可以以近臣身份,向皇帝施加影響力。

現在內閣儘量形成一致意見,那司禮監就沒有太多空間了。

總不能司禮監要公開和閣臣打擂臺吧?

上一個這麼做的司禮監叫“八虎”,八虎之首劉瑾的下場是凌遲處死。

所以張居正沒有跳出來反對,他等著司禮監積攢對高拱的怨氣。

蘇澤的奏疏送到以後,高拱專門拿著蘇澤的奏疏開了小會。

這次閣臣倒是沒有太大的反對聲,報備在京房產確實是有利吏治的事情,在場的重臣也不忌諱報備自己的房產。

這一任內閣中也沒有貪財的閣老,大家的宅子在哪裡,皇帝和群臣都是知道的,只要老老實實報備就行。

——

報館。

——【模擬開始】——

《奏為請定京官房產報備之法以肅吏治事》送到內閣,內閣公議後都同意你的奏疏,奏疏送入司禮監。

隆慶皇帝擔憂你的奏疏引起外朝紛爭,先發給六科都察院商議。

六科都察院反對你的奏疏,甚至還有御史將奏疏內容洩露到民報上,引起了京師官員的激烈反對。

反對聲中,皇帝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1340。】

【若要完全透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5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果然涉及到了吏治的改革,總是反對聲很大。

這件事明明擴了科道的權力,但是科道帶頭反對。

不過只需要500威望點,這倒是出乎蘇澤的預料,他還以為至少需要1000呢。

蘇澤果斷選擇了“是”。

【威望值已經扣除,剩餘威望840點,已經在現實中完成上書,請等待奏疏生效。】

接下來就看系統的了!——

四月二十五日,《新樂府報》,《新君子報》,《商報》的編輯部,都收到了匿名來信,信中還夾著蘇澤奏疏的抄本。

《新樂府報》的編輯何素心見到事關重大,連忙將這封信送到了總編何心隱手裡。

何素心是何心隱的弟子兼助手,他等到何心隱看完來信後說道:

“何師,要不要刊登這封信和蘇翰林的奏疏原文?”

這封信是匿名的,但是從來信行文看,應該是出於官員的手筆。

何心隱冷笑一聲,這是反駁蘇澤奏疏的信。

信中寫道:

“自古官員治產置業,皆由私財所購,乃臣工私事,朝廷從未強令公示。今以報備為名,驅百官如囚徒自供,使清流與罪囚同列,此非待士之道!”

“今蘇澤妄圖以新制鉗制眾臣,視百官如仇讎,恐致上下離心。”

何素心知道自己這位老師和蘇澤不對付。

辦報上,《新樂府報》是《樂府新報》的競爭者。

學術上,蘇澤推動實學,何心隱是心學大師。

但是何心隱卻說道:

“拿筆墨來,我要親自撰文反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