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手提式大明朝廷

第320章 必須要出重拳

——【模擬開始】——

《請派御史清查京營弊政疏》送到內閣,閣臣對於派遣御史大規模清查京營達成共識,卻對如何處理京營產生分歧。

張居正表示贊同,趙貞吉反對裁減京營,票擬反對你的奏疏。

閣臣也達不成統一意見,隆慶皇帝也擔心造成混亂,留中了你的奏疏。

——【模擬結束】——

【剩餘威望:1150。】

【若要完全透過你的奏疏,需要支付200點威望值,是否支付?】

只需要200點?

蘇澤也沒想到竟然只要200點威望值?蘇澤還以為這次需要的威望點很多呢。

看來朝中支援清查京營的力量也很大啊。

每年虛耗這麼多的開支,朝堂上早有不滿。

蘇澤選擇了“是”,接下來就看系統了。

【威望點已扣除,剩餘威望點:950點。請儘快在現實中完成上書。】

蘇澤放下【手提式大明朝廷】,果然政治上最容易解決的,就是問題本身。

而問題之所以拖著難解,往往是因為政治背後的鬥爭。

京營裁減製造出來的利益太大,閣臣們爭的,其實是這筆省下來的銀元。

要知道,三大營七十八衛所每年支出的漕糧高達二百萬石,按照現在的糧食價格,一石米在京師的售價是一銀元,這就是足足二百萬銀元的開支。

就算是砍掉一半,那也是一百萬銀元的開支。

如果能多出這筆銀元,朝堂就能辦很多大事了。

而蘇澤從武監開始佈局,終於到了這一步,這筆銀元他早就已經計劃好了用處。

——

蘇澤的這份奏疏送到了內閣,果然引起了爭議。

張居正是最支援蘇澤的奏疏,支援將派遣御史清軍,重新核定京營人數的,在按照最後京營的人數發放軍餉,裁掉吃空餉的京營預算。

這是最能節省朝廷開支的辦法,可以解決財政緊張的問題。

趙貞吉是最反對的。

趙貞吉分管軍事。

趙貞吉認為處置京營是應該的,但是他反對蘇澤這種一刀切裁撤京營。

趙貞吉認為維繫京營存在是必須的,等清查完畢再募兵就是了,而不是和蘇澤所奏那樣,直接砍掉京營的編制,只保留真正在冊計程車兵。

高拱對於兩邊的意見都不置可否,但是他也不願意讓戶部獨吞這筆預算。

從隆慶四年以來,戶部在編纂完畢《隆慶會計錄》後,部權日益膨脹。

作為次輔的高拱,也感受到了張居正的威脅。

如果戶部多了一百萬銀元的預算,那張居正的權力又要膨脹到什麼地步?

於是這份奏疏送入宮中,請求皇帝裁斷。

——

皇宮中。

果不其然,蘇澤的上疏又讓皇帝犯了愁。

和內閣的爭議不同,皇帝的顧慮還是京師的穩定。

總而言之,隆慶皇帝登基五年了。

如果他剛登基,蘇澤上這份奏疏,他立刻就會全力支援蘇澤,整頓京營。

如果是登基第二年,隆慶皇帝大概會猶豫一下,然後有保留的支援蘇澤,派人調查情況再決定。

但是現在是他登基第五年,大明朝這幾年風調雨順,財政也沒有緊張到需要對京營下手的地步。

皇帝剛開始痛恨京營的貪腐,但是現在他更怕處理京營鬧出事情來。

任何一家公司,都會花錢養著一些不幹活的刺頭,這倒不是沒辦法裁他們,而是上層沒有動力去和這幫刺頭鬥智鬥勇。

反正朝廷養著京營也不是一年兩年了,百年都養下來了。

隆慶皇帝看向司禮監三人,問道:“司禮監怎麼看?”

李芳和陳洪都沉默了。

李芳是保守,他也和皇帝一樣,認為財政沒有緊張到需要裁撤京營的時候。

陳洪則是事不關己,裁撤京營省下的是國庫的銀子,和他執掌的內帑毫無關係,他對於軍事也不懂,所以也不準備發表意見。

面對隆慶皇帝的目光,馮保最後還是說道:

“此等軍務,陛下應該和勳臣商議。”

隆慶皇帝想了想,也贊同點頭,問一下勳貴的意見也好,只要勳貴反對,那正好藉此拒絕蘇澤的建議。

馮保領了旨意,去召勳貴入宮,他走出御書房後,就對身邊一個親信小太監說道:

“你去內閣將這紙條帶給張閣老。”

小太監拿著紙條離開,馮保嘆息一聲。

如果按照他的本意,他也不願意摻和這件事。

但是從今年開始,李芳越發老了。

這位司禮監掌印太監也已經萌生退意,想要出宮養老了。

馮保要和陳洪爭奪司禮監掌印,就需要拉攏一切力量。

內閣無法影響司禮監的人事,但是閣臣是可以的。

內閣成員都是皇帝親近的人,司禮監掌印一旦出缺,皇帝肯定是要考慮閣臣們的私下意見的。

所以從年後開始,馮保和張居正的暗中聯絡越來越多。

而這一次,從兵部委派武監生去京營掛職開始,張居正就暗中聯絡了馮保,請他在關鍵時刻幫忙。

馮保也不知道張居正為什麼有把握,能讓勳貴支援裁減京營,但是自己已經幫了忙,算是完成了張居正的請求。

而且這次自己幫忙,也算是賣了蘇澤一個人情。

——

勳臣的態度也出乎皇帝的意料。

這一次勳臣站在了蘇澤這邊,支援派遣御史清查京營,裁減京營的編制。

隆慶皇帝看向勳臣們,他實在不明白為什麼勳臣會支援裁減京營。

但勳臣的態度如此一致,皇帝也沒有什麼猶豫了,他下旨同意了蘇澤的奏疏,先從宣大和直沽密令軍隊入京,然後就派遣御史去京營清軍。

事情已經發生,那大明朝廷這臺機器就要全力運轉起來。

為了保密,入宮的勳臣全部值戍皇宮內,內閣也留在宮中過夜,皇宮封鎖進入緊急狀態。

皇帝又令巡捕營接管城門,禁止京畿的軍事調動。

等到宣大的軍隊抵達京郊後,皇帝就會正式下旨,命令御史去京營清查。

眾勳貴來到皇宮值戍的班房,定國公徐文壁看了一眼成國公朱時泰。

剛剛就是朱時泰向皇帝堅決表態,支援蘇澤的奏疏,這才壓制住了勳臣中反對的聲音。

除了朱時泰外,徐文壁又看向剛復爵的誠意伯劉世延。

劉世延也是旗幟鮮明的支援蘇澤,和朱時泰一唱一和,這才讓皇帝下了決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