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終於又將一位年輕的寫作者送走後,本來還面帶微笑端坐在椅子上的米哈伊爾也是一下子就癱在了自己的辦公椅上,然後雙眼無神地看著寬敞的天花板開始懷疑人生。
這些天的話,那是真的快把他累出屁了。
本來在創辦雜誌的這個過程中,米哈伊爾差不多就是起到一個投資者和鼓勵者的作用,一方面發動大貸款術確保雜誌社資金上沒有太大問題,另一方面則是就雜誌的一些重大問題跟涅克拉索夫他們商討,外帶鼓舞他們所有人保持信心,繼續向前。
這兩項工作倒是不算複雜,硬要說的話,涅克拉索夫和別林斯基才是出力最大的,其中涅克拉索夫專門負責雜誌的財政事務以及其它一些雜務,包括目前他們這棟看起來還不錯的辦公場地,也是涅克拉索夫在多方打聽後便宜租來的。
至於別林斯基,自然是一手搞出了《現代人》雜誌的編輯隊伍,要知道這年頭編輯其實也並不好找,稱得上知識分子並且還願意來雜誌社工作的文化人本來就少,再加上《現代人》雜誌的刊物傾向明顯比較進步和激進,那麼能選的人就更少了。
好在別林斯基的人脈相當廣闊,而就算一時半會兒招不到人,別林斯基自己也會把自己當成三四個人來用的………
對於編輯的人選,米哈伊爾心裡面雖然有幾個人選,但奈何時間上不太對得上。
在這其中,曾被流放前前後後長達二十一年的傳奇耐流王車爾尼雪夫斯基,大概要在明年才進入聖彼得堡大學文史系進行學習。
而跟他差不多同一時期發力的兩位對俄國思想界產生了深刻影響的青年評論家,皮薩列夫和杜勃羅留波夫,此時此刻正在經歷他們還算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
不過老實說,等以後要是讓這三位聚在一起開啟戰鬥,雜誌社包挨鐵拳的………
總之,所謂專業的事情就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米哈伊爾本來就只想做一個平平無奇的雜誌社股東,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他話太多,還是因為他是鼓勵型人格,反正在傳聞中,《現代人》雜誌由米哈伊爾一手締造,涅克拉索夫和別林斯基都只是他的打工仔,對此米哈伊爾只能說是倒反天罡………
奈何涅克拉索夫和別林斯基似乎也不覺得這樣的說法有什麼問題,並且多次在公開場合承認了這樣的說法,表達了對於米哈伊爾的決斷能力和卓越的眼光的崇敬。
米哈伊爾:“………”
壞了,我垂拱而治了還………
由於這樣的傳聞越來越廣,那麼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作家、詩人或者其他雜誌的出版商想跟米哈伊爾見上一面。
畢竟眼看著《現代人》的發展勢頭越來越好,那麼無論是日後交流、合作或者是別的什麼事情,總歸要在《現代人》最有影響力的人物面前露個臉才好。
而事情既然已經發展到了這一步,那麼米哈伊爾是不上也不行了。
雜誌既然想要良性發展,那麼不可避免地就要同作家、詩人、評論家以及其他一些人打交道,而在這些人眼中,如果米哈伊爾一直不肯見他們,那無疑就是《現代人》雜誌瞧不上他們的一種表現。
綜上所述,米哈伊爾就只能是趕緊給自己買上一套還不錯的衣服,坐進涅克拉索夫專門給他留的一間辦公室裡,然後開始一一接待前來拜訪他的作家們以及其他一些聖彼得堡文化界有影響力的人物。
雖然因為窮太久了,米哈伊爾很不適應自己的新角色,但好在是經過前段時間發生的一系列事件,米哈伊爾早就練出來了。
即便內心有點緊張和忐忑,但面上完全看不出來,一方面,他在那些所謂有影響力的人物面前保持住了從容,並且還順著對方的話跟對方談了談聖彼得堡出版業的形勢,接下來的話大家又該如何相處和合作,又就一些比較正常的行規達成了一定的共識………
聽起來挺威風的,但是米哈伊爾表示我吹牛逼呢,我是真不太懂………
好在只是閒談,再加上別人因為他的名聲對他有先入為主的印象,因此談著談著,有些人還忍不住說道:“我說米哈伊爾先生高見!”
聽起來很不吉利的樣子………
而那些年輕的詩人和作家們,大抵是因為在他們眼中,米哈伊爾也算是所謂的權威人士了,並且開辦了屬於自己的雜誌,因此每每來到米哈伊爾面前,總是表現得有些拘謹。
這裡也沒什麼好說的,客客氣氣地招待人家就好了,米哈伊爾自己就是年輕人,自然也不可能拿出有些老東西的做派,他對拿捏別人什麼的是真沒什麼興趣,儘管總有那麼一些人以此為樂。
而或許是因為有些人沒少在別的權威人士那裡碰壁或者被拿捏,眼見米哈伊爾這麼溫和跟客氣,那一下子也是感動完了,就差沒握住米哈伊爾的手開始哽咽了。
說起來後來的屠格涅夫能成為文壇盟主差不多也跟這個有關,大概是因為他溫和的性格,他動不動請人吃飯的同時,也是非常樂意提攜新人,當有文壇新人在他面前念稿子的時候,即便他覺得那份稿子簡直很不像話,他也會耐著性子將那篇稿子聽完,並發表一些溫和的言論。
當然,在私底下,他還是會就這個問題跟旁人抱怨一番的。
不過嚴格意義上來說,屠格涅夫對於同時代人的文學前途的預言,幾乎就沒有靈驗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