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俄國當文豪

第38章 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

關於過審,上次的《萬卡》和《苦惱》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好過的,但是到了《渴睡》這一篇,事情肯定就沒那麼簡單了,當別林斯基第一次交上去審查的時候,沒多久就得到了被動過不少內容的小說和一個似乎有些憤慨的通知:

“殺嬰?作者將上帝置於何地?能寫出這樣的故事,他還稱得上是一位基督徒嗎?”

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強調生命神聖性的一個方式就是積極地反對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殺嬰棄嬰行為(包括墮胎),另一個方式是反對自殺。

而契訶夫身處宗教傳統濃厚的俄國,自然清楚這一行為究竟會對有些俄國人產生多大的衝擊力,但契訶夫寫下這樁惡行的目的壓根就不是為了重申這一點,而是讓讀者更強烈的的感受到疲憊至極的瓦爾卡究竟睏倦到了何種地步。

不過對於很多審查官來說,後者並不重要。

但或許正因如此,也讓他們忽視了其它潛在的東西。

這樣或許算是一件好事。

而面對這種情況,別林斯基雖然努力在為其奔走,但是米哈伊爾在聚會上唸的那個版本對有些人來說可能還是太刺激了,於是權衡再三,又考慮到了米哈伊爾的未來還很長的緣故,別林斯基最終還是做了一定的妥協,選擇了那個留有懸念的版本。

這個版本的話就好過多了,甚至於還有審查官將這樣的結尾理解成了一個宗教故事,講述了一個窮人在善惡之間到底應該做出什麼抉擇,寓意著懲惡揚善的道理。

說實話,別林斯基雖然真的想不明白這位先生為什麼會將故事理解成這個樣子,但是對於這些先生的離譜想法和行為,別林斯基還真有點習以為常了。

不管怎麼說,能透過審查就好。

但米哈伊爾的小說過審了,別林斯基的可還沒有。

米哈伊爾對於某些事情可能還要謹慎一番,但是對於別林斯基而言

鍵來!

而文學評論的話,比起小說的優勢就在於,可以透過使用各種話術和代稱來規避一下稽核的風險,不過儘管如此,對於懷著激情在寫米哈伊爾這篇小說的評論的別林斯基而言,稽核依舊讓他異常厭煩:

“米哈伊爾,你知道嗎?再沒有什麼事會比這一件更糟糕了,那就是看到你的文章被稽核官塗得滿堂紅!我心裡異常激動——叫我發表這樣支離破碎的文章!這樣的激動使我胸口疼痛,呼吸困難!”

對此米哈伊爾表達了自己的同情,同時委婉的建議別林斯基可以稍稍溫和那麼一點,或者避開一些特別敏感的東西。

但別林斯基的回答是:

“米哈伊爾,你知道,在如今的俄國,有多少願意開口又有多少人敢開口呢?如果連評論家們都放棄了這種權利,那麼這樣灰暗的景象便會一直順理成章的籠罩著俄國!而且為什麼不能說呢?我們對俄國的愛不會比那些大聲嚷嚷著的任意一位先生要少!只是我們有自己的表達方式而已!”

米哈伊爾:“.”

得,我就知道。

算了,既然如此,米哈伊爾也只能是暗戳戳地捨命陪君子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