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看到這則新聞的巴黎讀者們來說,不同的人總歸是有不同的反應,有許多人依舊記得當初那個奇妙的故事給他們帶來的堪稱震撼的體驗,因此立馬就記住了接下來的連載時間,準備到時候花上這麼一筆小錢買一份報紙,亦或者是別人那裡借來看一看。
再就是前段時間報紙上確實也刊登了米哈伊爾的兩封信,還在巴黎這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哦?這位米哈伊爾先生就是之前在報紙上連載小說的那位俄國作者?”
“我記得他!之前那部小說的分卷本我都已經全部買齊了,可算是有新作品了。”
“真是奇怪,他的新作品怎麼這麼慢?他難道就不能跟仲馬先生學學嗎?仲馬先生可謂是一本接著一本,根本沒有間隔,甚至說有時候同時連載好幾本!”
“他還是不夠行啊!不過寫的東西確實很有意思,之前從未看到過這樣的書。對了,前些天他刊登在報紙上的那兩封《致科學家們的一封信》和《致讀者們的一封信》你們看了嗎?寫的可真不錯,這位俄國作家果然非常有才華,但他竟然對科學如此看重嗎?
那句‘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其中依然有人在仰望星空’確實是很具有詩意的形容,但他未免把科學看得太重了,國王和那些尊貴的貴族先生們又去哪了?”
“或許他準備再寫一些東西來傳達吧!話說真是稀奇,他竟然真的只是一位平民嗎?我看了他在信裡面的自我介紹了,在那個遍地都是奴隸的野蠻國度,他竟然能取得如此成就?!莫非俄國其實並沒有那麼野蠻,而是一個具有文化氣息的國家?”
“我看未必!或許他還是隱瞞了他的身份,他身上準有純正的法國血統!不過他竟然在俄國也連載著小說,我倒是真想看看了!”
除此之外,確實還有一部分巴黎讀者對這則新聞則表現得沒那麼有興趣,畢竟由於米哈伊爾那部《八十天環遊地球》在巴黎的圖書市場上賣得非常好,因此自打這本書出現之後,巴黎的市場上很快就出現了許多盜版以及模仿這部小說寫的全新科幻小說。
比較沒品的作者乾脆就是掛羊頭賣狗肉,整了一部名為《八十天環遊世界續》的小說來蹭一下這本書的名氣,但實際上裡面的內容卻是跟原作並沒有太大的關係。
還有的人則是將環遊世界當成了一種噱頭,來上了一些什麼《六十天環遊世界》、《三十天環遊世界》,講述主人公藉助一種神奇力量在全世界四處奔波、行俠仗義的故事,一會兒來到英國讓英國佬頂禮膜拜,一會兒又成功幫助法國征服了又一塊殖民地。
甚至說確實有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來了一手法國人的環遊世界,其中夾雜了許多色情描寫,以至於不得不以“地下文學”的形式在巴黎街頭售賣。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人在寫色情書這一塊同樣超前,早在18世紀末的時候就已經有了這樣的作品,甚至說有些作品的內容極度的挑戰人的心理承受能力。
再就是還有其它一些跟風之作,這些作品的話索性就是完全寫成了幻想小說,將時間設定在了一百年後兩百年後,然後寫了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即便有人只要讀過這些作品就會發現它們相當的匱乏,但因為有先前的熱度在,這些人多少也掙到了一些錢。
總之巴黎的文學市場確實就是這麼複雜,而米哈伊爾寄過來的稿子又因為路途過於遙遠外加路上出現了一點差錯的緣故,到達巴黎的時候其實已經有些晚了,因此難免受到了這些跟風浪潮的衝擊。
由於米哈伊爾遠在俄國,他對這些東西的感受當然不夠清楚,但《世紀報》這邊卻是因為米哈伊爾作品的缺席而感到大為頭疼,最為直觀的無疑就是銷量的回落。
這本來其實算是一種正常現象,但或許是因為《八十天環遊世界》這部小說給讀者們帶來了太多新鮮感,而在這部小說後面連載的那部小說質量又比較一般,因此一番對比下來,《世紀報》這邊頓時就收到了許多表達不滿的信件。
而在情況最糟糕的時候,稍微有些焦躁的《世紀報》老闆更是直接對吉拉丹說道:“吉拉丹,我命令你前往俄國將那位俄國作者給我帶回來!”
吉拉丹:“?”
我去那種地方,不會剛過去就被人捉去當了農奴吧?
好在是沒過多久,米哈伊爾給他們的回信以及要刊登在報紙上的兩封信便寄了過來,雖然不是正式的稿子,但因為這兩封信寫的也是很有水平,於是《世紀報》這邊就趕忙將這兩封信給刊登在了報紙上。
而這兩封信刊登了之後,首先大為感動的就是巴黎的不少科學家們,或許是因為那封《致科學家們的一封信》當中提到了有關天空和天體的內容,總之確實還有一位名為於爾班·讓·約瑟夫·勒威耶的數學家和天體力學家專門寫了一封信過來,他在信中頗為熱情洋溢地提到:
“我認同這位先生的觀點,科學與文學的結合將是一次偉大的結合!我期待著能看到更多這方面的小說,不得不說,這位先生的這封信讓我對我接下來的工作更加有信心了!”
對於《世紀報》這邊來說,這封來信並沒有什麼稀奇的地方,無非就是一位名氣還算不錯的天體力學家,但這種人物在巴黎實在是稱不上什麼大人物,他有什麼了不得的地位和權勢嗎?所以又有什麼好在意的呢?
他們是這樣的想法,但是倘若米哈伊爾接下來看到這位先生的名字,想必他只會會心一笑,然後忍不住抬頭望一望無邊無際的天空。
這位名為勒威耶的先生的工作確實沒什麼大不了的,他只是在1845年受巴黎天文臺委託研究天王星的軌道異常問題,並於1846年9月23日,向柏林天文臺寄去了一封信,在這封信中他預告了一個位於摩羯座的新天體,並精確說明了它的位置和亮度特徵。
而這個新天體後來便被命名為:海王星。
除了這封信以外,另外一封《致讀者們的一封信》更多的則是激起了巴黎人對這位俄國作家的好奇,以至於報紙上都出現了專門討論這位先生的身份和血脈的文章
正是在這樣的紛紛擾擾當中,米哈伊爾將於不久之後抵達這座喧囂的城市。
。